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肿瘤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双靶向的白蛋白纳米载药系统治疗耐药结肠癌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符号说明(按首字母排序)第11-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18页
    1.1 结直肠癌现状及肿瘤多药耐药第13-14页
    1.2 白蛋白纳米载药系统的仿生设计第14-15页
    1.3 双硫仑概述第15页
    1.4 瑞格菲尼概述第15-16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2章 甘露糖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制备和表征第18-27页
    2.1 材料和仪器第18-19页
        2.1.1 材料第18页
        2.1.2 仪器第18-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2页
        2.2.1 溶液配制第19页
        2.2.2 甘露糖修饰的白蛋白 (Man-BSA) 制备和表征第19-20页
        2.2.3 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第20页
        2.2.4 白蛋白纳米粒的纯化第20页
        2.2.5 白蛋白纳米粒的表征第20-22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2-26页
        2.3.1 Man-BSA的合成与表征第22-23页
        2.3.2 纳米粒的粒径和ζ电位第23-24页
        2.3.3 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第24-26页
        2.3.4 纳米粒体外稳定性实验第26页
        2.3.5 纳米粒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第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甘露糖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外研究第27-45页
    3.1 材料和仪器第27-28页
        3.1.1 材料第27-28页
        3.1.2 细胞系第28页
        3.1.3 仪器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5页
        3.2.1 溶液配制第28-30页
        3.2.2 细胞复苏及培养第30页
        3.2.3 细胞摄取实验第30-31页
        3.2.4 体外肿瘤球实验第31页
        3.2.5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第31-32页
        3.2.6 细胞凋亡实验第32页
        3.2.7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第32-34页
        3.2.8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第34页
        3.2.9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第34页
        3.2.10 小管生成抑制实验第34-35页
        3.2.11 统计学分析第35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5-44页
        3.3.1 细胞摄取实验第35-36页
        3.3.2 体外肿瘤球实验第36-37页
        3.3.3 细胞毒性实验第37-39页
        3.3.4 细胞凋亡实验第39-40页
        3.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第40-41页
        3.3.6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第41页
        3.3.7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第41-43页
        3.3.8 体外模拟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实验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甘露糖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多药耐药肿瘤的体内研究第45-64页
    4.1 材料和仪器第45-47页
        4.1.1 材料第45-46页
        4.1.2 实验动物第46页
        4.1.3 细胞系第46页
        4.1.4 仪器第46-47页
    4.2 实验方法第47-51页
        4.2.1 Cy5标记的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与纯化第47页
        4.2.2 PK实验第47页
        4.2.3 细胞培养第47页
        4.2.4 HCT8/ADR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4.2.5 体内分布实验第48页
        4.2.6 BSA NP及Man-BSA NP分别与SPARC和MR的共定位第48-49页
        4.2.7 纳米粒在HCT8/ADR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上的药效学研究第49页
        4.2.8 TUNEL 评价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第49-50页
        4.2.9 免疫组化评价肿瘤组织CD31表达水平和自噬水平第50-51页
        4.2.10 纳米粒安全性评价第51页
        4.2.11 统计学分析第5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1-63页
        4.3.1 PK实验第51页
        4.3.2 白蛋白纳米粒的荧光定量第51-53页
        4.3.3 体内分布和靶向性第53-54页
        4.3.4 肿瘤组织纳米粒和SPARC及MR蛋白的共定位第54-55页
        4.3.5 体内药效学研究第55-57页
        4.3.6 治疗实验后肿瘤组织M2表型巨噬细胞数量筛选第57-58页
        4.3.7 TUNEL检测第58页
        4.3.8 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LC3与CD31表达水平第58-60页
        4.3.9 纳米粒体内安全性评价第60-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全文总结第64-67页
    5.1 创新性分析第64页
    5.2 全文讨论第64-66页
    5.3 结论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文献综述第77-87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药用植物奇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剪切力敏感型脂质体的制备及血栓诊断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