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1-12页 |
1.2.1 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 | 第11页 |
1.2.2 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及其内涵 | 第11-12页 |
1.2.3 服务型政府及其在养老领域的作用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有关社区照顾模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我国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3 评价与展望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8页 |
2.1.2 社区照顾理论 | 第18-19页 |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页 |
2.2 国外成熟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 第19-23页 |
2.2.1 社区照顾提供理念的转变 | 第19-20页 |
2.2.2 典型国家社区养老模式与特点 | 第20-22页 |
2.2.3 启示与思考 | 第22-23页 |
第3章 北京市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实证研究 | 第23-36页 |
3.1 北京市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调研概况 | 第23-25页 |
3.1.1 调研的整体情况 | 第23页 |
3.1.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3.2 北京市政府在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 第25-28页 |
3.2.1 细化任务指标和成果总结 | 第25-26页 |
3.2.2 制定明确的规范要求 | 第26页 |
3.2.3 设立多元化扶持补贴项目 | 第26-27页 |
3.2.4 完善监管机制与平台构建 | 第27-28页 |
3.3 北京市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现状调查 | 第28-36页 |
3.3.1 建设模式与规模 | 第28-29页 |
3.3.2 设施配置及服务提供现状 | 第29-32页 |
3.3.3 享受政府补贴现状 | 第32-33页 |
3.3.4 资金运作现状及实际困难 | 第33-36页 |
第4章 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4.1 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及初步运营中的问题 | 第36-38页 |
4.1.1 老年群体的认可与参与不足 | 第36页 |
4.1.2 已建成的社区养老照料中心运营困难 | 第36-37页 |
4.1.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 第37页 |
4.1.4 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难度大 | 第37页 |
4.1.5 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护理人才 | 第37-38页 |
4.2 影响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4.2.1 政府引导扶持方面 | 第38-39页 |
4.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面 | 第39-40页 |
4.2.3 社会支持与认可方面 | 第40-42页 |
第5章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对策 | 第42-47页 |
5.1 构建全面规范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 第42-43页 |
5.1.1 完善政府顶层设计与立法规范 | 第42页 |
5.1.2 实现养老资源的多元化整合 | 第42-43页 |
5.2 加强照料中心宣传效果与口碑树立 | 第43-44页 |
5.2.1 增强老年群体的观念认可 | 第43页 |
5.2.2 充分发挥“街道”的宣传作用 | 第43-44页 |
5.3 加大资助扶持力度与落实监管 | 第44-45页 |
5.3.1 拓宽社区养老经费的筹资渠道 | 第44页 |
5.3.2 保障扶持政策的落实效果 | 第44-45页 |
5.4 健全养老照料中心人才体系 | 第45-47页 |
5.4.1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储备与培训 | 第45-46页 |
5.4.2 重塑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形象 | 第46-4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不足之处 | 第47-49页 |
6.1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47-48页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政府作用下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附录B 针对社区养老照料中心负责人的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