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功能有机小分子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双组份共凝胶剂在DSSCs中的应用第10-15页
        1.2.1 DSSCs的结构第10-11页
        1.2.2 DSSCs的工作原理第11-12页
        1.2.3 DSSCs中的电解质材料第12-13页
        1.2.4 有机小分子凝胶剂的种类第13-15页
        1.2.5 多组份有机小分子共凝胶剂第15页
    1.3 功能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在PSCs中的应用第15-27页
        1.3.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第15-17页
        1.3.2 PSC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7-18页
        1.3.3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1.3.4 添加剂在钙钛矿光吸收层中的应用第19-27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工作内容第27-30页
第2章 双组份共凝胶剂在准固态DSSCs中的应用第30-42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2.2.1 DSSCs的组装第30-31页
        2.2.2 测试方法第31-33页
    2.3 N,N'-1,5-戊二基双十二烷酰胺/N-叔丁氧羰酰胺基-3-吡啶共组装的双组份共凝胶电解质体系第33-40页
        2.3.1 共凝胶电解质的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第33-34页
        2.3.2 共凝胶电解质中I~-/I_3~-氧化还原行为的研究第34-35页
        2.3.3 双组份共凝胶电解质对TiO_2导带边位置的影响第35-36页
        2.3.4 共凝胶电解质对光电极/电解质界面电子传输和复合动力学的影响第36-38页
        2.3.5 双组份共凝胶电解质对DSSCs的光伏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2.3.6 双组份共凝胶电解质对准固态DSSCs的稳定性的影响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酰胺类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42-52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2页
        3.2.2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第42-44页
        3.2.3 表征手段第44-45页
    3.3 酰胺类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45-50页
        3.3.1 酰胺类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对钙钛矿结晶过程的影响第45-48页
        3.3.2 酰胺类有机小分子对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3.3.3 酰胺类有机小分子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的影响第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吡啶类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52-53页
        4.2.2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第53页
        4.2.3 表征手段第53-54页
    4.3 吡啶类添加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54-63页
        4.3.1 吡啶类添加剂的供电子能力对钙钛矿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第54-57页
        4.3.2 吡啶类添加剂的供电子能力对钙钛矿结晶性的影响第57-58页
        4.3.3 吡啶类添加剂的引入对钙钛矿光吸收能力的影响第58-59页
        4.3.4 吡啶类添加剂的供电子能力对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4.3.5 吡啶类添加剂的供电子能力对钙钛矿内部复合动力学的影响第60-62页
        4.3.6 吡啶类添加剂的疏水性能对钙钛矿太阳电池抗湿稳定性的影响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4-67页
    5.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5.2 工作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致谢第77-7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的薄云去除研究
下一篇:TiO2分级结构微米球的表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