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农地产权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案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 一、研究方案 | 第11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地产权的理论 | 第13-21页 |
| 第一节 农地产权的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 一、产权及产权的属性 | 第13-15页 |
| 二、农地产权的内涵 | 第15-16页 |
| 三、产权的变迁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农地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 一、农地所有权理论 | 第17页 |
| 二、农地产权结合和产权分离理论 | 第17-20页 |
| 三、农地产权配置理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农地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21-33页 |
| 第一节 列宁斯大林农地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21-24页 |
| 一、列宁农地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21-23页 |
| 二、斯大林农地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中国农地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24-33页 |
| 一、农地归苏维埃所有(国有)向农民所有的转变 | 第24-26页 |
| 二、农民所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 | 第26-29页 |
| 三、农地集体所有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29-32页 |
| (一)集体所有权理论 | 第29-30页 |
| (二)关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探索与实践 | 第30-32页 |
| 四、确保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政策与实践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农地经营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33-50页 |
| 第一节 列宁斯大林农地经营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33-37页 |
| 一、列宁农地经营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33-35页 |
| 二、斯大林农地经营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35-37页 |
| 第二节 中国农地经营权理论及其实践 | 第37-50页 |
| 一、农地家庭经营权的理论及其实践 | 第37-41页 |
| (一) 家庭经营的理论与政策 | 第37-40页 |
| (二) 家庭经营的局限 | 第40-41页 |
| 二、农地流转权的理论与实践 | 第41-50页 |
| (一) 中国农地流转的政策与实践 | 第41-46页 |
| (二) 农地流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 第五章 完善农地产权改革的思考 | 第50-59页 |
| 第一节 马克思农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启示 | 第50-54页 |
| 一、坚持集体所有权 | 第50-51页 |
| 二、完善承包经营权 | 第51-52页 |
| 三、规范流转权 | 第52-54页 |
| 第二节 对农地产权改革的建议 | 第54-59页 |
| 一、产权明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第54-55页 |
| 二、坚持市场化导向 | 第55-56页 |
| 三、创新农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置 | 第56-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