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光纤电流互感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工作理论概述 | 第15-26页 |
| 2.1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20页 |
| 2.1.1 法拉第效应 | 第15-16页 |
| 2.1.2 Jones 矩阵 | 第16-18页 |
| 2.1.3 反射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2.2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理论模型 | 第20-23页 |
| 2.2.1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 Jones 矩阵模型 | 第20-21页 |
| 2.2.2 输出信号分析 | 第21-23页 |
| 2.3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信号检测原理 | 第23-25页 |
| 2.3.1 相位调制 | 第23页 |
| 2.3.2 正弦调制 | 第23-24页 |
| 2.3.3 相关检测理论 | 第24-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检测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26-42页 |
| 3.1 检测系统数学建模 | 第26-29页 |
| 3.2 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 3.3 检测系统信号仿真 | 第30-41页 |
| 3.3.1 输出光强信号仿真 | 第30-32页 |
| 3.3.2 模拟电路信号仿真 | 第32-33页 |
| 3.3.3 检测算法仿真 | 第33-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检测系统的软硬件实现 | 第42-63页 |
| 4.1 硬件模拟电路单元的实现 | 第42-46页 |
| 4.1.1 光电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42页 |
| 4.1.2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42-44页 |
| 4.1.3 滤波电路的设计 | 第44-45页 |
| 4.1.4 直流偏置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 4.2 硬件数字电路单元 | 第46-51页 |
| 4.2.1 DSP 芯片的选取 | 第46-48页 |
| 4.2.2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 4.2.3 时钟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 4.2.4 复位电路和 JTAG 接口设计 | 第50-51页 |
| 4.2.5 串口电路设计 | 第51页 |
| 4.3 下位机 DSP 程序设计 | 第51-59页 |
| 4.3.1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 4.3.2 时钟、GPIO 口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 4.3.3 A/D 程序设计 | 第53-56页 |
| 4.3.4 串口程序设计 | 第56-59页 |
| 4.4 软件上位机 LabVIEW 程序设计 | 第59-62页 |
| 4.4.1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 4.4.2 信号处理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 4.4.3 界面显示设计 | 第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实验系统搭建与分析 | 第63-67页 |
| 5.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63-64页 |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