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正渗透汲取剂的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1.2.1 正渗透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2.2 汲取剂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1.3 多孔水凝胶的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1.3.1 多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3.2 多孔水凝胶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水凝胶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多孔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水凝胶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 水凝胶的表征 | 第22-23页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2-23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3页 |
2.4 水凝胶的性能测试 | 第23-25页 |
2.4.1 溶胀率测试 | 第23-24页 |
2.4.2 脱水率测试 | 第24页 |
2.4.3 正渗透水通量测试 | 第24页 |
2.4.4 再生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PNIPAM-PSA 水凝胶汲取剂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26-37页 |
3.1 水凝胶的制备条件优化 | 第26-33页 |
3.1.1 单体配比的影响 | 第26-29页 |
3.1.2 单体与交联剂配比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3 单体与引发剂配比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3-34页 |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多孔 PNIPAM-PSA 水凝胶汲取剂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37-45页 |
4.1 致孔剂的投加量对水凝胶的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4.1.1 PEG400 投加量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2 PEG400 投加量对水凝胶脱水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3 PEG400 投加量对水凝胶正渗透水通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水凝胶的再生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1-42页 |
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