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论通过契约实现的物之支配关系--以债权物权化为中心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问题的提出第8-11页
一、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的历史演变及法律定位第11-18页
    (一) 契约与支配分化的不完整性——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的产生前提第11-12页
    (二) 法律的拟制与定限物权的诞生——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的分化第12-13页
    (三) 物权法定主义的引入——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的新效力格局第13-16页
    (四) 物债二分边界的流动性例证——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的影响第16-18页
二、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债权物权化的实证分析——以租赁合同为例第18-22页
    (一) 传统的学术论争第18-19页
    (二) 回归“通过契约实现物之支配关系”视角下的再探讨第19-20页
    (三) 问题的进一步延伸讨论——台湾示例的提出第20-22页
三、共有物分管契约的债权物权化之路——台湾经验及其借鉴第22-33页
    (一) 问题于台湾的提起第22-23页
    (二) 问题展开的传统分析路径与其中涉及的利益平衡第23-26页
        1. 问题展开的传统分析路径探讨第23-25页
        2. 问题背后所涉之利益平衡第25-26页
    (三) 台湾地区司法实务之做法与学界的纷争第26-28页
        1. 解决共有物分管契约对外效力的司法努力第26-27页
        2. 学界之争议第27-28页
    (四) 09年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新增法规则——826之一的评述与展望第28-31页
        1. 826之一的解决模式分析第28-30页
        2.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826之一背后的玄机第30-31页
    (五) 经验与借鉴第31-33页
四、使用借贷契约第三人效力之个案认定——台湾经验及其借鉴第33-45页
    (一) 司法实践之常见问题及其背后的利益考量第33-35页
    (二) 传统之司法观点及有关学术立论第35-39页
        1. 台湾地区“民法”425条“买卖不破租赁”可否类推适用至使用借贷契约第35-37页
        2. 台湾地区“民法”426之一可否类推适用于使用借贷契约第37-39页
        3. 小结第39页
    (三) 司法实务之最新进展:个案衡量+类推适用425之一第39-42页
    (四) 使用借贷契约债权物权化VS个案第三人效力之突破第42-45页
五、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L-21联合沙门氏菌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
下一篇: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