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概说 | 第10-14页 |
一、从合理预见规则的内容看可预见性标准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二、可预见性标准的内涵 | 第11-12页 |
三、可预见性标准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外国的实践 | 第14-18页 |
一、法国在可预见性标准方面的实践 | 第14页 |
二、英国在可预见性标准方面的实践 | 第14-16页 |
1、哈德莱诉巴克森戴尔案确立抽象的标准 | 第15页 |
2、维多利亚洗衣公司案确立的抽象和具体结合的标准 | 第15页 |
3、鹭巢二号船案对可预见性标准的进一步限制 | 第15-16页 |
三、美国在可预见性标准方面的实践 | 第16-17页 |
四、比较与评析 | 第17-18页 |
第三部分 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法学界的研究 | 第18-25页 |
一、法国法学界对可预见性标准的研究 | 第18-20页 |
1、法国法学界的主要观点 | 第18-19页 |
(1) 抽象评价说 | 第18页 |
(2) 具体评价说 | 第18-19页 |
(3) 折衷说 | 第19页 |
2、评析 | 第19-20页 |
二、美国法学界对可预见性标准的研究 | 第20-22页 |
1、美国法学界的主要观点 | 第20-21页 |
2、评析 | 第21-22页 |
三、我国法学界对可预见性标准的研究 | 第22-24页 |
1、我国法学界的观点 | 第22-23页 |
(1) 关于以客观标准为主的观点 | 第22页 |
(2) 关于以主观标准为主的观点 | 第22-23页 |
(3) 关于以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相结合的观点 | 第23页 |
2、评析 | 第23-24页 |
四、关于可预见性标准的理论模式:笔者的看法 | 第24-25页 |
第四部分 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几项细化的研究 | 第25-35页 |
一、合同的主要内容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6-29页 |
1、合同的性质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6页 |
2、合同的标的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6-27页 |
3、合同支付的对价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7-28页 |
4、合同的履行地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8页 |
5、合同的条款所体现的信息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和彼此了解程度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9-31页 |
1、违约方的身份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29-30页 |
2、非违约方的身份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30-31页 |
3、双方当事人相互了解和磋商程度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31页 |
三、特殊信息披露对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31-33页 |
1、特殊信息披露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影响 | 第31-32页 |
2、特殊信息披露对可预见性标准产生影响的条件 | 第32-33页 |
四、细化可预见性标准的理论模式 | 第33-35页 |
第五部分 合理预见规则中的可预见性标准:我国的实践 | 第35-41页 |
一、沈阳东鹏商贸诉沈阳克拉古斯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 第35-38页 |
1、案件事实与法院判决 | 第35-37页 |
2、对法院判决思路的评析 | 第37-38页 |
二、苏州新二纺机电公司与无锡市农坝实业公司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 | 第38-41页 |
1、案件事实与法院判决 | 第38-39页 |
2、对法院判决思路的评析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