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图像处理的电路板焊点缺陷检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焊点缺陷检测技术现状第11-14页
        1.2.1 目测法第11-12页
        1.2.2 自动光学检测第12页
        1.2.3 自动射线检测第12-13页
        1.2.4 电气检测第13页
        1.2.5 自动光学检测的优点第13-14页
    1.3 AOI系统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第14-17页
        1.3.1 AOI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1.3.2 国外AOI设备的生产及发展状况第15-16页
        1.3.3 AOI设备的国产化第16-17页
    1.4 基于图像处理的焊点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原理与应用第20-26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第21-23页
        2.2.1 系统硬件构成第22-23页
        2.2.2 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第23页
    2.3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第23-24页
        2.3.1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第23-24页
        2.3.2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图像增强第26-39页
    3.1 图像采集第26-27页
    3.2 图像增强第27-33页
        3.2.1 灰度变换第28-29页
        3.2.2 直方图均衡化第29-30页
        3.2.3 图像平滑第30-32页
        3.2.4 图像锐化第32-33页
    3.3 根据PCB的特点选择增强方法第33-38页
        3.3.1 PCB图像特点第33-34页
        3.3.2 PCB图像增强第34-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图像对准、分割和模式识别第39-61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图像对准第39-46页
        4.2.1 边缘检测第39-40页
        4.2.2 基于二阶导数边缘检测算子第40-43页
        4.2.3 霍夫变换第43-44页
        4.2.4 图像校准第44-46页
    4.3 阈值分割和特征提取第46-53页
        4.3.1 阈值分割第46-48页
        4.3.2 针对PCB图像的阈值分割第48-50页
        4.3.3 特征提取第50-52页
        4.3.4 互相关性度量第52-53页
    4.4 模式识别第53-56页
        4.4.1 模式识别的概念第53页
        4.4.2 模式识别的过程第53-54页
        4.4.3 常用模式识别方法第54-56页
    4.5 PCB焊点图像模式识别第56-60页
        4.5.1 焊点质量标准和缺陷类型第56-58页
        4.5.2 焊点模式识别方法第58-59页
        4.5.3 漏焊的识别第59页
        4.5.4 短路的识别第59-60页
        4.5.5 孔洞的识别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实验与仿真第61-68页
    5.1 图像预处理模块第61-63页
        5.1.1 格式转换第61页
        5.1.2 灰度变换第61-62页
        5.1.3 图像平滑第62-63页
        5.1.4 图像锐化第63页
    5.2 图像处理模块第63-65页
        5.2.1 边界检测及图像对准第63-64页
        5.2.2 阈值分割第64-65页
    5.3 焊点缺陷模式识别模块第65-66页
        5.3.1 漏焊的识别第65页
        5.3.2 短路的识别第65-66页
        5.3.3 孔洞的识别第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页
    6.2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CA的多模式辨识及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WSN的机器人高精度室内定位跟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