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车辆轮对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机车轮对概述 | 第12-14页 |
1.2.2 机车轮对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轮轴配合计算力学理论基础及其有限元法 | 第16-26页 |
2.1 接触问题的概述 | 第16页 |
2.2 过盈配合的概念及特点 | 第16-23页 |
2.2.1 过盈配合计算方法的简述 | 第16-18页 |
2.2.2 轴毂过盈配合的弹性力学的求解及其特点 | 第18-20页 |
2.2.3 过盈配合的弹塑性计算方法简述 | 第20-23页 |
2.3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法介绍 | 第23-25页 |
2.3.1 接触分析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2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轮轴注油压装问题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37页 |
3.1 ABAQUS的软件概述 | 第26页 |
3.2. ABAQUS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6-27页 |
3.3 轮轴注油压装工艺简介 | 第27-28页 |
3.4 轮轴注油压装的有限元建模仿真 | 第28-33页 |
3.4.1 轮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4.2 研究对象及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3.4.3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31页 |
3.4.4 单元类型选择及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31页 |
3.4.5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设置 | 第31-32页 |
3.4.6 定义接触 | 第32页 |
3.4.7 定义接触问题分析类型及注油过程的模拟 | 第32-33页 |
3.5 轮轴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3-34页 |
3.6 注油压装曲线解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轮轴注油压装过盈配合面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50页 |
4.1 弹性分析的结果 | 第37-39页 |
4.2 不同过盈量的对比 | 第39-41页 |
4.3 弹塑性分析 | 第41-49页 |
4.3.1 弹塑性分析的结果 | 第41-46页 |
4.3.2 不同过盈量的对比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轮轴弯曲载荷作用下微动疲劳的研究 | 第50-81页 |
5.1 微动疲劳的理论知识 | 第50页 |
5.2 轮轴三维模型的建立及计算 | 第50-54页 |
5.2.1 建立三维模型 | 第51页 |
5.2.2 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5.2.3 加载 | 第52页 |
5.2.4 分析步设置 | 第52-53页 |
5.2.5 压装曲线对比 | 第53-54页 |
5.3 四种不同过盈量的对比 | 第54-80页 |
5.3.1 四种不同过盈量的轮轴压装完成的对比 | 第55-57页 |
5.3.2 工况一下四种不同过盈量的轮轴的研究分析 | 第57-64页 |
5.3.3 工况二下四种不同过盈量的轮轴的研究分析 | 第64-70页 |
5.3.4 四种不同过盈量轮轴配合面剪切最大区域微动滑移情况的研究 | 第70-77页 |
5.3.5 四种不同过盈量的微动滑移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77-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