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符号对照表 | 第11-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1页 |
1.1 微生物溶血栓酶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1.1 溶栓制剂的分类 | 第17-19页 |
1.1.2 微生物纤溶酶的来源和生产 | 第19-21页 |
1.1.3 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生产纤溶酶 | 第21-22页 |
1.1.4 纤溶酶的生化性质 | 第22-23页 |
1.2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2.1 NK的物化性质 | 第24页 |
1.2.2 NK的溶栓作用 | 第24-26页 |
1.2.3 NK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3 DNA改组(DNA shuffling)研究进展 | 第28-36页 |
1.3.1 DNA改组概念的提出 | 第29-30页 |
1.3.2 交错延伸过程(staggered extension process,StEP) | 第30页 |
1.3.3 DNA家族改组(DNA family shuffling) | 第30-32页 |
1.3.4 单链DNA家族改组(single-stranded DNAs,SSDNAs) | 第32-33页 |
1.3.5 简并引物基因改组(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gene shuffing,DOGS) | 第33页 |
1.3.6 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 | 第33-34页 |
1.3.7 其它DNA改组方法 | 第34-36页 |
1.4 几种基因突变文库的筛选方法 | 第36-39页 |
1.4.1 根据可见表型筛选 | 第36-37页 |
1.4.2 几种表面展示技术 | 第37-38页 |
1.4.3 流式细胞分选技术 | 第38-3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7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1-48页 |
2.1.1 菌株、质粒 | 第41页 |
2.1.2 酶、试剂盒及其他生化试剂 | 第41-42页 |
2.1.3 培养基及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 | 第42-48页 |
2.1.4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8-75页 |
2.2.1 扩增所需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8-49页 |
2.2.2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9-50页 |
2.2.3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第50-51页 |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 第51页 |
2.2.5 PCR扩增产物或双酶切产物的回收 | 第51-52页 |
2.2.6 试剂盒法提取质粒 | 第52-53页 |
2.2.7 PCR扩增产物和质粒的酶切反应 | 第53-56页 |
2.2.8 连接反应构建克隆载体 | 第56-57页 |
2.2.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7-59页 |
2.2.10 克隆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59-60页 |
2.2.11 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60-62页 |
2.2.12 DNA改组 | 第62-67页 |
2.2.13 突变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67-68页 |
2.2.14 测序和序列比对 | 第68页 |
2.2.15 酶蛋白三维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2.2.16 酶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8-69页 |
2.2.17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69-70页 |
2.2.18 重组蛋白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 | 第70页 |
2.2.19 酶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70-71页 |
2.2.20 酶纤溶活性的测定 | 第71-72页 |
2.2.21 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72-73页 |
2.2.22 酶蛋白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73页 |
2.2.23 酶促反应最适pH及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73-74页 |
2.2.24 酶促反应最是温度和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74-7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121页 |
3.1 建立突变文库的筛选方法 | 第75-93页 |
3.1.1 引言 | 第75-77页 |
3.1.2 结果与分析 | 第77-92页 |
3.1.3 讨论 | 第92-93页 |
3.2 纳豆激酶基因的DNA家族改组 | 第93-112页 |
3.2.1 引言 | 第93-95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95-111页 |
3.2.3 讨论 | 第111-112页 |
3.3 酶学性质研究 | 第112-121页 |
3.3.1 引言 | 第112-113页 |
3.3.2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9页 |
3.3.3 讨论 | 第119-121页 |
研究总结和创新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0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