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和视频2D/3D转换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2D/3D视频转换基础知识 | 第16-32页 |
2.1 立体视觉原理 | 第16-20页 |
2.1.1 生理因素 | 第16-18页 |
2.1.2 心理因素 | 第18-20页 |
2.2 立体显示方式 | 第20-25页 |
2.2.1 双目视差式立体显示 | 第21-23页 |
2.2.2 多视点式立体显示方式 | 第23页 |
2.2.3 集成成像式立体显示方式 | 第23-24页 |
2.2.4 体积三维显示方式 | 第24页 |
2.2.5 全息立体显示方式 | 第24-25页 |
2.3 基于双目视差的立体显示技术 | 第25-28页 |
2.3.1 双目视差立体原理 | 第25-27页 |
2.3.2 双目视差立体显示的缺陷 | 第27-28页 |
2.4 转换核心技术 | 第28-30页 |
2.4.1 2D/3D转换实践 | 第28-29页 |
2.4.2 2D/3D技术框架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线性透视的深度信息获取 | 第32-53页 |
3.1 线性透视与深度信息 | 第32-33页 |
3.2 图像边缘检测 | 第33-37页 |
3.2.1 Canny边缘检测算法 | 第34-36页 |
3.2.2 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3.3 直线检测与灭点获取 | 第37-42页 |
3.3.1 Hough变换 | 第37-39页 |
3.3.2 灭线与灭点 | 第39-40页 |
3.3.3 检测结果 | 第40-42页 |
3.4 背景图像深度分布 | 第42-49页 |
3.4.1 图像语义分类 | 第42-45页 |
3.4.2 背景深度值计算 | 第45-48页 |
3.4.3 计算结果 | 第48-49页 |
3.5 改进方向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前景深度分配与深度图融合 | 第53-67页 |
4.1 图像分割 | 第53-58页 |
4.1.1 基于区域标注的分水岭分割 | 第53-55页 |
4.1.2 基于图割的GrabCut分割 | 第55-57页 |
4.1.3 分割结果 | 第57-58页 |
4.2 前景深度赋值 | 第58-61页 |
4.2.1 遮罩拆分 | 第58-59页 |
4.2.2 深度赋值 | 第59-60页 |
4.2.3 计算结果 | 第60-61页 |
4.3 深度图融合 | 第61-64页 |
4.3.1 融合方法 | 第61-62页 |
4.3.2 融合结果 | 第62-63页 |
4.3.3 渲染效果 | 第63-64页 |
4.4 改进方向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