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远行—格斯·范·桑特同性话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格斯·范·桑特的同性表达 | 第14-30页 |
第一节 镜头下的美少年 | 第14-20页 |
一、男色倾城 | 第14-16页 |
二、镜头后的凝视 | 第16-18页 |
三、导演的自恋情结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导演的同性情结 | 第20-25页 |
一、质疑“美满”异性恋情 | 第20-22页 |
二、异性化的女性形象 | 第22-23页 |
三、隐藏的同性之情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同性恋者的边缘空间 | 第25-30页 |
一、同性恋者的西部情怀 | 第25-27页 |
二、边缘化生活方式:性、毒品、暴力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同性话语的主题呈现 | 第30-48页 |
第一节 迷失于寻找 | 第30-35页 |
一、迷失的少年对自我的寻找 | 第30-33页 |
二、迷失的少年对“家”的寻找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爸爸在哪?” | 第35-48页 |
一、性的启蒙教育 | 第37-40页 |
二、“爸爸在哪儿” | 第40-41页 |
三、“年龄逆转”与“弑父”危机 | 第41-46页 |
四、“男性气质”的建立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同性话语的影像方式 | 第48-54页 |
第一节 唯美主义的表达方式 | 第48-50页 |
一、影像风格 | 第48-49页 |
二、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宗教意象与死亡结局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同性恋电影/文化 | 第54-60页 |
第一节 坚定的独立立场 | 第54-56页 |
一、拒绝商业和资本主义 | 第54-55页 |
二、拒绝主流和权威 | 第55-56页 |
第二节 艺术贡献 | 第56-60页 |
附录:影像资料(导演创作年表)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