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历史的铺垫——“文革”前(1949-1966)的电影传播特征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文革”前(1949-1966)的电影传播模式 | 第11-15页 |
第二节 “文革”前(1949-1966)的电影传播机制 | 第15-19页 |
第二章 现实的条件——“文革”时期电影传播的格局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文革”时期电影传播的特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江青的介入 | 第20-25页 |
一、“居高临下”,“纲举目张”——“介入”的机理 | 第20页 |
二、政治地位与理论话语的确立——“介入”的过程 | 第20-25页 |
第三章 江青对“文革”时期电影传播的微观层面的影响 | 第25-39页 |
第一节 含义精确的保证——树立统一的编码原则 | 第25-30页 |
一、“三突出” | 第25-26页 |
二、“还原舞台”,“高于舞台” | 第26-30页 |
第二节 传送精确的保证——对传播技术提供支持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效果精确的保证——进行严格的把关与控制 | 第33-39页 |
第四章 江青对“文革”时期电影传播的宏观层面的影响 | 第39-4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