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规模化转基因体系构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20页
     ·大豆转化研究概况第11页
     ·大豆转化再生系统第11-13页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第13-18页
     ·展望第18-20页
   ·本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9页
   ·实验材料第21-22页
     ·大豆材料第21页
     ·农杆菌菌株第21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1-22页
   ·试验方法第22-29页
     ·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培养基第22-23页
     ·大豆子叶节外植体获取第23页
     ·工程菌种的制备与保存第23-25页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第25页
     ·转化外植体的筛选及再生第25-26页
     ·转化体系优化实验第26-27页
     ·转基因再生植株的检测第27-28页
     ·数据处理第28-29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1页
   ·大豆子叶节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第29-32页
     ·不同基因型对其子叶节外植体再生频率的影响第29-31页
     ·农杆菌污染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第31页
     ·卡那霉素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第31-32页
   ·L-cy 对组织褐化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除菌方法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第33页
   ·丛生芽诱导优化实验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TDZ 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34-35页
   ·培养基优化实验对大豆基因型生根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炼苗移栽优化实验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第37-38页
   ·PCR 检测及转化效率第38-41页
第4章 讨论第41-47页
   ·大豆基因型对转化的影响第41-42页
   ·外植体的选择第42-43页
   ·侵染条件与共培时间第43-44页
   ·共培过后的除菌方法第44页
   ·生根诱导与发根农杆菌第44-45页
   ·TDZ 与大豆再生诱导第45页
   ·展望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附录1第48-49页
附录2第49-51页
附录3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葵PEPC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及RNAi载体的构建
下一篇:抗蚜虫PPA基因高效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小麦原生质体中的表达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