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技术侦查的内涵 | 第12-17页 |
一、 技术侦查的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二、 技术侦查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检察监督的内涵 | 第17-24页 |
一、 检察权的属性探讨与检察监督的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二、 检察监督与侦查监督权的职能配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确立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第一节 侦查监督的正当性分析 | 第24-26页 |
一、 分权制衡理论 | 第24-25页 |
二、 正当程序理论 | 第25页 |
三、 人权保障与权利救济理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一、 技术侦查的检察监督系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根本要求 | 第26-27页 |
二、 技术侦查的检察监督系防范、控制怠用、滥用侦查权的需要 | 第27页 |
三、 技术侦查的检察监督系程序正义实现的必要手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我国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现状 | 第29-32页 |
一、 立法层面的规范性缺陷 | 第29-31页 |
二、 实践层面的运行缺陷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监督意识不到位 | 第32页 |
二、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2-34页 |
三、 监督程序不规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域外国家技术侦查法律监督的经验借鉴 | 第36-39页 |
第一节 域外国家技术侦查法律监督的经验 | 第36-39页 |
一、 事前的司法审查程序 | 第36-37页 |
二、 技术侦查措施的必要性原则 | 第37-38页 |
三、 严格的技侦材料处理制度 | 第38页 |
四、 侦查成果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我国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的完善建议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建立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的多种途径 | 第39-41页 |
一、 事前的静态控制 | 第39-40页 |
二、 事中的动态监控 | 第40-41页 |
三、 事后的监督机制 | 第41页 |
第二节 细化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的程序 | 第41-52页 |
一、 事前静态控制的具体程序 | 第41-46页 |
二、 事中动态监控的完善 | 第46-47页 |
三、 事后监督机制的完善 | 第47-50页 |
四、 构建技术侦查检察监督的配套机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