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动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的结构体系及其特点第12-14页
        1.2.1 体系特点第12-13页
        1.2.2 结构形式第13页
        1.2.3 力学特性第13-14页
    1.3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的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第14-18页
        1.3.1 发展历史第14-16页
        1.3.2 国内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6-18页
    1.4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动力性能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1 动力特性研究第18-19页
        1.4.2 抗震性能研究第19-20页
    1.5 目前研究存在和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0-21页
    1.6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1-23页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动力特性分析研究第23-49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理论第24-27页
    2.3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方案桥简介第27-28页
    2.4 有限元建模及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第28-32页
        2.4.1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第28页
        2.4.2 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第28-32页
    2.5 方案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32-36页
    2.6 与相同主跨其它桥型结构动力特性的比较分析第36-40页
        2.6.1 悬索桥第36-37页
        2.6.2 斜拉桥第37-39页
        2.6.3 对比分析结果第39-40页
    2.7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结构动力特性的参数分析第40-46页
        2.7.1 主缆矢跨比第40-41页
        2.7.2 吊跨比第41-42页
        2.7.3 边跨长度第42-43页
        2.7.4 辅助墩设置第43-45页
        2.7.5 主梁约束方式第45页
        2.7.6 主梁结构形式第45-46页
    2.8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三章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抗震性能分析研究第49-97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第49-54页
        3.2.1 反应谱分析方法第49-52页
        3.2.2 时程分析方法第52-54页
    3.3 方案桥地震反应分析第54-93页
        3.3.1 地震动输入第54-58页
        3.3.2 反应谱分析第58-70页
        3.3.3 时程分析第70-86页
        3.3.4 结果比较第86-93页
    3.4 与相同主跨其它桥型地震反应的比较分析第93-94页
    3.5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四章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抗震性能的参数分析第97-107页
    4.1 引言第97页
    4.2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抗震性能的参数分析第97-105页
        4.2.1 主缆矢跨比第97-99页
        4.2.2 吊跨比第99-100页
        4.2.3 边跨长度第100-101页
        4.2.4 辅助墩设置第101-103页
        4.2.5 主梁约束方式第103-104页
        4.2.6 主梁结构形式第104-105页
    4.3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5.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107-109页
        5.1.1 动力特性分析第107-108页
        5.1.2 抗震性能分析第108-109页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建议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诱导二维光子晶格中涡旋光传播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拟绝热温升与恒温条件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