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FoHFI1基因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部分缩略词及英中文对照第7-11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香蕉的经济价值及分布第11页
    1.2 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及发病症状第11-12页
    1.3 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机理以及防治第12-15页
        1.3.1 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第12-14页
        1.3.2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第14-15页
    1.4 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第15-17页
    1.5 转录辅助复合体SAGA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5.1 真菌转录辅助复合体第17页
        1.5.2 SAGA转录辅助因子的蛋白组成第17页
        1.5.3 SAGA组成蛋白的功能第17-19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9页
    2.1 试验材料第20-25页
        2.1.1 菌株、质粒和供试植株第20页
        2.1.2 主要供试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方第20页
        2.1.3 常用试剂和仪器第20-22页
        2.1.4 试验所用引物第22-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32页
        2.2.1 Fo HFI1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第25页
        2.2.2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基因的敲除和敲除突变体的筛选第25-32页
            2.2.2.1 野生型原生质体的制备第25-26页
            2.2.2.2. 野生型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28页
            2.2.2.3 野生型菌株的PEG转化第28页
            2.2.2.4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敲除突变体的验证第28-32页
    2.3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敲除突变体表型测定第32-35页
        2.3.1 显微形态观察第32-33页
        2.3.2 菌落形态观察第33页
        2.3.3 生长速率测定第33页
        2.3.4 关于产孢及菌丝生长相关基因的q RT-PCR分析第33页
        2.3.5 酶活平板检测第33-34页
        2.3.6 Fo HIF1和Fo SNF1敲除突变体CWDEs合成相关基因的q RT-PCR分析第34-35页
    2.4 敲除突变体致病力检测第35-38页
        2.4.1 玻璃纸穿透能力检测第35页
        2.4.2 对番茄果实侵染能力测定第35页
        2.4.3 接种香蕉苗致病力测定第35-38页
            2.4.3.1 接种方法第36页
            2.4.3.2 根组织固定、透明和染色第36-37页
            2.4.3.3 不同侵染时间病原菌的侵染情况q PCR定量测定第37-38页
    2.5 Fo HFI1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38-39页
        2.5.1 Fo HFI1基因在侵染过程的表达分析第38页
        2.5.2 Fo HFI1相关基因的实时定量分析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58页
    3.1 Fo HFI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第39-40页
    3.2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基因的敲除及Fo HFI1敲除突变体的筛选第40-45页
        3.2.1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基因的敲除第40-42页
            3.2.1.1 野生型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第40页
            3.2.1.2 基因左右同源臂序列分别与部分HPH序列融合PCR结果第40-42页
            3.2.1.3 野生型菌株的PEG转化第42页
        3.2.2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敲除突变体的验证第42-45页
            3.2.2.1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敲除突变体PCR验证第42-43页
            3.2.2.2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突变体杂交验证第43-44页
            3.2.2.3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敲除突变体q RT-PCR验证第44-45页
    3.3 香蕉枯萎病菌Fo HFI1敲除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5-50页
        3.3.1 显微形态观察第45-46页
        3.3.2 菌落形态观察第46-47页
        3.3.3 生长速率测定第47-48页
        3.3.4 关于产孢及菌丝生长相关基因的q RT-PCR分析第48页
        3.3.5 酶活平板检测第48-49页
        3.3.6 Fo HIF1和Fo SNF1敲除突变体CWDEs合成相关基因的测定第49-50页
    3.4 敲除突变体致病力检测第50-55页
        3.4.1 玻璃纸穿透力检测第50-51页
        3.4.2 对番茄果实侵染能力测定第51页
        3.4.3 接种香蕉苗致病力测定第51-52页
        3.4.4 不同侵染时间病原菌对寄主香蕉苗的侵染情况分析第52-55页
            3.4.4.1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菌株对香蕉苗侵染情况第52-55页
            3.4.4.2 不同侵染时间病原菌的侵染情况q PCR定量测定第55页
    3.5 Fo HFI1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55-58页
        3.5.1 Fo HFI1基因在侵染过程的表达分析第55-56页
        3.5.2 Fo HFI1相关基因的q RT-PCR分析第56页
        3.5.3 XJZ2和Fo HFI1敲除突变体白僵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q RT-PCR分析第56-57页
        3.5.4 XJZ2和Fo HFI1敲除突变体镰孢菌酸合成相关基因的q RT-PCR分析第57-58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8-62页
    4.1 组织切片在观察病原菌侵染能力的测定第58-59页
    4.2 关于调控细胞壁降解酶CWDEs第59页
    4.3 Fo HFI1影响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第59-60页
    4.4 Fo HFI1对其他基因的调控作用第60-61页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象耳豆根结线虫MeCPI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下一篇:农药减施与轮作和捕食螨综合应用对根结线虫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