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路线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旅游解说 | 第16-17页 |
2.1.2 环境解说 | 第17页 |
2.1.3 科普与环境教育服务中心 | 第17页 |
2.1.4 解说媒体 | 第17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7-19页 |
2.2.1 生态伦理学 | 第17-18页 |
2.2.2 环境心理学 | 第18页 |
2.2.3 生态学和历史文化学 | 第18页 |
2.2.4 景观设计学 | 第18页 |
2.2.5 人类工效学 | 第18页 |
2.2.6 符号学 | 第18-19页 |
2.2.7 传播学 | 第19页 |
2.3 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理论框架 | 第19-20页 |
2.3.1 标示牌指示系统 | 第19页 |
2.3.2 环保服务设施解说系统 | 第19页 |
2.3.3 解说牌解说系统 | 第19页 |
2.3.4 生态景观小品解说系统 | 第19页 |
2.3.5 电子音像解说系统 | 第19页 |
2.3.6 印刷物解说系统 | 第19页 |
2.3.7 导游解说系统 | 第19页 |
2.3.8 游客中心解说系统 | 第19-20页 |
2.3.9 网络解说系统 | 第20页 |
2.3.10 生态体验解说系统 | 第20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4.1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资源 | 第20页 |
2.4.2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现状 | 第20页 |
2.4.3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存在问题与原因 | 第20页 |
2.4.4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改善对策 | 第20-21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5.1 文献分析法 | 第21页 |
2.5.2 实地调查法 | 第21-22页 |
2.5.3 访谈法 | 第22页 |
2.5.4 调查问卷法 | 第22页 |
2.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现状与分析 | 第23-40页 |
3.1 龙城公园概况 | 第23-28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3.1.2 气候 | 第24页 |
3.1.3 地质地貌 | 第24页 |
3.1.4 游客人口学特征 | 第24-27页 |
3.1.5 公园管理架构 | 第27-28页 |
3.2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资源 | 第28-29页 |
3.2.1 自然资源 | 第28页 |
3.2.2 社会人文资源 | 第28-29页 |
3.3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现状 | 第29-38页 |
3.3.1 现有解说形式和内容 | 第29-34页 |
3.3.2 游客对公园现状解说的满意度 | 第34-38页 |
3.4 案例研究 | 第38-40页 |
3.4.1 香港湿地公园 | 第38-39页 |
3.4.2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第39-40页 |
4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40-53页 |
4.1 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40-43页 |
4.1.1 解说系统缺乏维护管理 | 第40-42页 |
4.1.2 无专业人员负责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工作开展 | 第42页 |
4.1.3 未建立有利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 第42页 |
4.1.4 公园尚无编制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规划 | 第42-43页 |
4.2 解说主题不突出 | 第43页 |
4.3 解说形式单调 | 第43-47页 |
4.3.1 缺乏专业解说员 | 第44页 |
4.3.2 相关印刷出版物较少 | 第44-45页 |
4.3.3 无专门网络展示解说 | 第45-47页 |
4.4 标示牌空间分布不合理 | 第47-50页 |
4.5 标示牌审美性差 | 第50-53页 |
5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改善对策 | 第53-68页 |
5.1 编制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建设规划 | 第53页 |
5.2 完善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 | 第53-60页 |
5.2.1 完善原则 | 第54页 |
5.2.2 导游服务解说系统 | 第54-55页 |
5.2.3 科普与环境教育服务中心解说系统 | 第55-56页 |
5.2.4 标示牌解说系统 | 第56-57页 |
5.2.5 解说牌解说系统 | 第57-58页 |
5.2.6 印刷物图文出版物解说系统 | 第58页 |
5.2.7 公园网络展示性解说系统 | 第58页 |
5.2.8 电子音像解说系统 | 第58-59页 |
5.2.9 生态体验解说系统 | 第59-60页 |
5.2.10 生态景观解说系统 | 第60页 |
5.2.11 环保服务设施解说系统 | 第60页 |
5.3 明确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主题 | 第60-67页 |
5.3.1 区域环境解说体系 | 第61-62页 |
5.3.2 公园景点解说体系 | 第62-64页 |
5.3.3 公园设施解说体系 | 第64-66页 |
5.3.4 科学知识解说体系 | 第66-67页 |
5.4 建立和完善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管理制度 | 第67-68页 |
5.4.1 建立科普与环境教育影响评价制度 | 第67-68页 |
5.4.2 建立环境经理负责制 | 第68页 |
5.4.3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 第68页 |
5.5 加强科研与对外合作交流 | 第6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1.1 龙城公园科普资源丰富 | 第68-69页 |
6.1.2 龙城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系统需要改善 | 第69页 |
6.1.3 完善后将有助于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 第69页 |
6.2 讨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深圳龙城公园游客调查问卷 | 第75-78页 |
附录B 《森林保护制度》 | 第78-79页 |
附录C 《龙城市民文明规范》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