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3.1 利益导向政策 | 第14-15页 |
1.3.2 性别偏好 | 第15页 |
1.3.3 出生性别比 | 第15页 |
1.4 相关基础研究理论 | 第15-17页 |
1.4.1 孩子成本—效益理论 | 第15-16页 |
1.4.2 代际财富流理论 | 第16-17页 |
1.4.3 孩子社会附加成本一效益理论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7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1.7.1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1.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 | 第21-33页 |
2.1 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演变过程 | 第21-23页 |
2.2 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特征 | 第23-30页 |
2.2.1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地区逐年增多 | 第23-25页 |
2.2.2 城乡地区出生性别比差距大 | 第25-26页 |
2.2.3 出生性别比随着生育孩次的增加而升高 | 第26-27页 |
2.2.4 与女性的生育年龄及教育程度相关 | 第27-30页 |
2.3 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演进过程 | 第30-31页 |
2.3.1 促进出生性别比例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提出 | 第30页 |
2.3.2 促进出生性别比例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确立 | 第30-31页 |
2.3.3 促进出生性别比例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规范化 | 第31页 |
2.4 我国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特征 | 第31-33页 |
2.4.1 政治性 | 第31-32页 |
2.4.2 整体性 | 第32页 |
2.4.3 公益性 | 第32-33页 |
第3章 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45页 |
3.1 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利益导向政策的内容及成效 | 第33-37页 |
3.1.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 第33-35页 |
3.1.2 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 第35-37页 |
3.2 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3.2.1 利益导向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3.2.2 利益导向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 第39-42页 |
3.3 利益导向政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2-45页 |
3.3.1 对利益导向政策未形成足够的重视 | 第42页 |
3.3.2 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利益导向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 第42-43页 |
3.3.3 法律保障不健全 | 第43-44页 |
3.3.4 政策吸引力差、群众生育观念转变慢 | 第44-45页 |
第4章 泉州市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45-69页 |
4.1 泉州市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概况 | 第45-46页 |
4.2 泉州市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4.2.2 变量选择 | 第47-51页 |
4.3 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4.4 卡方检验 | 第53-58页 |
4.5 拟合优度检验 | 第58-65页 |
4.5.1 以被调查者的性别为自变量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58-59页 |
4.5.2 增加收入水平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59-60页 |
4.5.3 增加户籍所在地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60-62页 |
4.5.4 增加受教育程度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62-63页 |
4.5.5 以被调查者对政策的熟悉程度为协变量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63-65页 |
4.6 男女性别偏好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 第65-67页 |
4.6.1 性别偏好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 第65-66页 |
4.6.2 均衡偏好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 第66-67页 |
4.7 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第5章 进一步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建议 | 第69-75页 |
5.1 确立利益导向政策的基本原则 | 第69-71页 |
5.1.1 奖惩并行以奖为主 | 第69页 |
5.1.2 城乡并进以农村为主 | 第69-70页 |
5.1.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第70页 |
5.1.4 坚持改革创新 | 第70-71页 |
5.2 进一步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利益导向政策的若干对策 | 第71-75页 |
5.2.1 补充完善利益导向政策 | 第71-72页 |
5.2.2 加强与惠民政策的统筹衔接 | 第72页 |
5.2.3 大力发展经济,提升保障水平 | 第72-73页 |
5.2.4 加大宣传力度,扭转生育观念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75-78页 |
6.1 在制度层面上不断完善现有制度 | 第75页 |
6.2 在经济层面大力发展经济 | 第75-76页 |
6.3 在文化层面加大教育投入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调查表 | 第82-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