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 1.2 透镜天线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 超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9-21页 |
| 1.4 本论文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知识 | 第22-38页 |
| 2.1 梯度折射率光学 | 第22-23页 |
| 2.2 透镜设计原理 | 第23-24页 |
| 2.3 龙伯透镜 | 第24-29页 |
| 2.3.1 龙伯透镜的设计方法 | 第24-26页 |
| 2.3.2 龙伯透镜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 2.3.3 龙伯透镜天线的应用 | 第28-29页 |
| 2.4 麦克斯韦鱼眼透镜 | 第29-30页 |
| 2.4.1 麦克斯韦鱼眼透镜概述 | 第29页 |
| 2.4.2 麦克斯韦鱼眼透镜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 2.5 电磁新材料的理论知识 | 第30-34页 |
| 2.5.1 电磁新材料的基本理论 | 第30-32页 |
| 2.5.2 电磁新材料在电磁波控制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 2.6 天线的基本参数 | 第34-37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基于电磁新材料的龙伯透镜的设计 | 第38-48页 |
| 3.1 引言 | 第38页 |
| 3.2 龙伯透镜单元的设计 | 第38-41页 |
| 3.2.1 新型刻蚀圆形单元结构的设计 | 第38-41页 |
| 3.3 龙伯透镜的设计 | 第41-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基于电磁新材料的半麦克斯韦鱼眼透镜天线设计 | 第48-70页 |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 4.2 麦克斯韦鱼眼透镜单元的设计 | 第49-53页 |
| 4.3 半麦克斯韦鱼眼透镜天线的设计 | 第53-63页 |
| 4.4 由改进方法制成的鱼眼透镜天线 | 第63-6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5.1 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