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新型可控变胞式码垛机器人机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来源、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码垛机构及变胞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码垛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第11-12页
        1.2.2 变胞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1 弹性机构动力学研究简述第13页
        1.3.2 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简述第13-14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4-16页
        1.4.1 本文的研究目标第14页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新型可控变胞式码垛机器人机构非线性解析模型建立第16-26页
    2.1 引言第16-17页
    2.2 非线性因素阐述第17页
    2.3 梁单元运动微分方程式推导第17-20页
    2.4 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学方程第20-23页
    2.5 广义力分析第23-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新型可控变胞式码垛机器人机构非线性分析第26-55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多尺度法第27-29页
        3.2.1 基本摄动法第27-28页
        3.2.2 多尺度法第28-29页
    3.3 正则化处理和解耦变换第29-32页
    3.4 自由振动分析第32-38页
        3.4.1 非内共振情况第33-34页
        3.4.2 内共振情况第34-38页
    3.5 系统受广义力作用下的共振机理分析第38-42页
    3.6 外激励作用下的共振分析第42-52页
        3.6.1 主共振分析第42-48页
        3.6.2 超谐共振分析第48-50页
        3.6.3 组合共振分析第50-52页
    3.7 数值迭代第52-53页
    3.8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新型可控变胞式码垛机器人机构数值仿真第55-71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MATLAB软件简介第55页
    4.3 算例的具体参数第55页
    4.4 两自由度时的计算与分析第55-62页
        4.4.1 固有频率和自由振动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56-57页
        4.4.2 主共振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57-60页
        4.4.3 超谐共振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60-61页
        4.4.4 组合共振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61-62页
    4.5 单自由度时的计算与分析第62-70页
        4.5.1 固有频率和自由振动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62-64页
        4.5.2 主共振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64-67页
        4.5.3 超谐共振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67-68页
        4.5.4 组合共振情况的动态响应仿真第68-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新型可控变胞式码垛机器人机构的几何实体建模与仿真研究第71-87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软件简介及工作过程简述第71-72页
        5.2.1 虚拟样机技术及ADAMS软件简介第71页
        5.2.2 工作过程第71-72页
    5.3 实体模型建立第72-74页
    5.4 固有频率仿真第74-77页
        5.4.1 ADAMS中的固有频率计算第74-76页
        5.4.2 固有频率计算结果对比第76-77页
    5.5 ADAMS/VIBRATION仿真第77-79页
    5.6 两自由度输出端位移响应对比仿真第79-85页
        5.6.1 主共振对比仿真第79-82页
        5.6.2 超谐共振对比仿真第82-84页
        5.6.3 组合共振对比仿真第84-85页
    5.7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87-88页
    6.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5-97页
附录一 梁单元第97-101页
    A.1 梁单元形函数第97-99页
    A.2 梁单元弯曲—剪切变形能推导第99-101页
附录二 构件位置关系推导第101-104页
附录三 坐标协调矩阵第104-107页
附录四 刚体加速度阵列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弇《龙云集》研究
下一篇:《民国诗话丛编》中的诗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