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关于林业治理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进展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假设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 | 第14页 |
1.4.2 案例分析 | 第14-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5.1 研究视角新颖 | 第15页 |
1.5.2 分析路径独创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电子政务 | 第16-17页 |
2.1.2 林业治理与林业治理现代化 | 第17页 |
2.2 治理理论的内涵诠析 | 第17-19页 |
2.2.1 治理的内涵界定 | 第17-18页 |
2.2.2 治理的外延延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林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广西林业电子政务提升必要性阐释 | 第19-23页 |
3.1 对信息网络时代的有效回应 | 第19页 |
3.2 增强林业治理有效性的手段 | 第19页 |
3.3 助推林业治理功能整合与流程简化 | 第19-21页 |
3.4 一种削弱信息不对称的技术 | 第21页 |
3.5 有利于降低林业治理的成本 | 第21页 |
3.6 有助于转变传统林业治理观念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广西林业电子政务运行现状、困境及根源解析 | 第23-30页 |
4.1 广西林业电子政务建设成果 | 第23-25页 |
4.1.1 物质层面 | 第23页 |
4.1.2 平台层面 | 第23-24页 |
4.1.3 制度层面 | 第24-25页 |
4.1.4 人才层面 | 第25页 |
4.2 广西林业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4.2.1 思想认识不足,基层重视不够 | 第25页 |
4.2.2 偏重硬件投入,忽视制度建设 | 第25-26页 |
4.2.3 模块条块分割,功能间碎片化 | 第26页 |
4.2.4 信息交互不够,缺乏有效回应 | 第26-27页 |
4.2.5 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支撑不足 | 第27页 |
4.3 广西林业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 第27-30页 |
4.3.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强而有力的资金保障 | 第27页 |
4.3.2 传统政治文化束缚,造成思想僵化而缺乏改革精神及动力 | 第27-28页 |
4.3.3 部门间既得利益阻碍,形成囚徒困境 | 第28页 |
4.3.4 社会公众与社会组织参与度不够 | 第28-29页 |
4.3.5 人才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区外林业电子政务成功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5.1 区外各省市成功经验探索 | 第30-31页 |
5.2 国外成功经验 | 第31-32页 |
第六章 林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广西林业电子政务提升策略 | 第32-41页 |
6.1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林业电子政务发展 | 第32-34页 |
6.1.1 加大对林业电子政务硬件投入,保证林业电子政务运作的物理基础 | 第32页 |
6.1.2 重视林业电子政务软件环境培育,确保林业电子政务运作的运营环境 | 第32-33页 |
6.1.3 加大林业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开拓林业信息化融资渠道 | 第33-34页 |
6.2 转变政府传统观念,重视林业电子政府建设 | 第34-35页 |
6.2.1 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 第34页 |
6.2.2 重视公众意见 | 第34页 |
6.2.3 注重对公意的回应 | 第34-35页 |
6.3 明晰各模块间权责,实现林业治理功能整合 | 第35-37页 |
6.3.1 加强林业治理层级的整合 | 第35-36页 |
6.3.2 加强林业治理功能的整合 | 第36页 |
6.3.3 加强政府部门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第36-37页 |
6.4 注重林业对外开放,吸纳社会公众参与互动 | 第37-38页 |
6.4.1 构建林业治理一站式平台 | 第37页 |
6.4.2 搭建公众参与林业治理的渠道 | 第37-38页 |
6.5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人才绩效激励机制 | 第38-41页 |
6.5.1 政府加大林业信息人才规划 | 第39页 |
6.5.2 高度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 第39页 |
6.5.3 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 | 第39-40页 |
6.5.4 建立健全人才绩效激励制度 | 第40-41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