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区域同城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地区联合发展成为主流第10页
        1.1.2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合作逐步深入第10-11页
        1.1.3 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同城化的趋势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的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6-24页
    2.1 都市圈、城市群相关区域合作模式研究第16-18页
        2.1.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2.1.2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8页
    2.2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第18-19页
        2.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8-19页
        2.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9页
    2.3 同城化相关研究第19-22页
        2.3.1 同城化研究进展第19-21页
        2.3.2 旅游区域同城化概念界定第21页
        2.3.3 相关区域合作研究对旅游区域同城化的借鉴作用第21-22页
    2.4 主要理论依据第22-24页
        2.4.1 经济增长极理论第22页
        2.4.2 核心—边缘理论第22页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2.4.4 博弈理论第23-24页
3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旅游区域同城化基础分析第24-36页
    3.1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范围界定第24-25页
    3.2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关联度分析第25-28页
        3.2.1 北部湾经济区地域关联度第25页
        3.2.2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关联度第25-28页
    3.3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第28-34页
        3.3.1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第28-31页
        3.3.2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第31-34页
    3.4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旅游区域同城化的优劣势第34-36页
        3.4.1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旅游区域同城化的优势第34页
        3.4.2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旅游区域同城化的劣势第34-36页
4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旅游区域同城化驱动力与模式选择第36-44页
    4.1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区域同城化驱动力第36-42页
        4.1.1 政府政策的驱动第36-38页
        4.1.2 旅游需求的驱动第38页
        4.1.3 区位条件的驱动第38-39页
        4.1.4 旅游发展机遇的驱动第39页
        4.1.5 旅游产业结构的驱动第39-40页
        4.1.6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的驱动第40-41页
        4.1.7 旅游相关产业的驱动第41-42页
    4.2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区域同城化发展模式第42-44页
        4.2.1 南宁旅游产业区域内首位增长极地位的确定第42页
        4.2.2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的同质性第42-44页
5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区域同城化发展策略第44-55页
    5.1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形象定位第44-45页
        5.1.1 旅游形象定位方法第44页
        5.1.2 北部湾经济区四地区旅游形象定位第44-45页
        5.1.3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形象定位第45页
    5.2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品开发整合第45-50页
        5.2.1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基本原则第45-46页
        5.2.2 旅游产品开发整合策略第46-48页
        5.2.3 旅游线路设计第48-50页
    5.3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区域同城化政策保障体系第50-52页
        5.3.1 制定统一发展协调机制第50页
        5.3.2 出台旅游区域同城化规划第50页
        5.3.3 构建地区间利益分配机制第50-52页
    5.4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52-53页
        5.4.1 完善旅游要素保障服务体系第52页
        5.4.2 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第52-53页
        5.4.3 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第53页
    5.5 构建资源要素共享机制第53-55页
        5.5.1 发行一张区域旅游年卡第53-54页
        5.5.2 绘制一张区域旅游地图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秀大瑶山旅游形象研究
下一篇:浙江省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