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永磁电机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原理与场路分析 | 第14-28页 |
2.1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原理 | 第14-16页 |
2.1.1 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2.1.2 电机的转子结构 | 第15-16页 |
2.2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路分析 | 第16-19页 |
2.2.1 主磁路分析 | 第16页 |
2.2.2 主要磁路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16-18页 |
2.2.3 工作特性的磁路分析 | 第18-19页 |
2.3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路设计 | 第19-21页 |
2.3.1 定、转子槽设计和气隙长度的确定 | 第19-20页 |
2.3.2 永磁体设计 | 第20页 |
2.3.3 电枢绕组设计 | 第20-21页 |
2.4 初始方案设计与场路仿真 | 第21-27页 |
2.4.1 初始方案与有限元计算 | 第21-23页 |
2.4.2 主要磁路参数的有限元仿真 | 第23-27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 第28-40页 |
3.1 基本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3.1.1 基本遗传算法的操作 | 第28-33页 |
3.1.2 基本遗传算法的设计流程 | 第33-36页 |
3.2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 第36-39页 |
3.2.1 自适应遗传算法 | 第37-39页 |
3.2.2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性能测试 | 第39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遗传算法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40-52页 |
4.1 电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4页 |
4.1.1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40-42页 |
4.1.2 优化变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4.1.3 约束条件的设置 | 第43-44页 |
4.2 遗传算法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中的实现 | 第44-48页 |
4.2.1 优化变量的编译码技术 | 第44-45页 |
4.2.2 优化设计的适应度函数处理和定标 | 第45-47页 |
4.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 | 第47-48页 |
4.3 优化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系统开发及仿真分析 | 第52-62页 |
5.1 软件的总体结构和使用环境 | 第52-53页 |
5.2 系统各部分功能实现 | 第53-59页 |
5.2.1 软件登陆界面和主菜单 | 第53-54页 |
5.2.2 电机数据输入 | 第54页 |
5.2.3 磁路计算输出界面 | 第54-55页 |
5.2.4 特性曲线绘制 | 第55-57页 |
5.2.5 优化设计模块 | 第57-58页 |
5.2.6 项目数据保存 | 第58-59页 |
5.3 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算法对比 | 第59-60页 |
5.4 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前后方案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