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极性敏感词 | 第10页 |
| 1.2 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 1.3 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 1.4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5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 1.6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2.1 汉语疑问不定词的研究概要 | 第14-16页 |
| 2.1.1 疑问不定词的用法分类研究 | 第14-15页 |
| 2.1.2 疑问不定词的描写研究 | 第15-16页 |
| 2.1.3 疑问不定词的成因分析 | 第16页 |
| 2.2 虚指疑问不定词的极性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 2.2.1 句法统辖限制理论 | 第17页 |
| 2.2.2 语义真值条件 | 第17-18页 |
| 2.2.3 存在预设输入 | 第18-19页 |
| 2.2.4 分类语义辖域 | 第19-20页 |
| 2.2.5 语境信息复合 | 第20页 |
| 2.3 述评 | 第20-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3页 |
| 3. 用作虚指的疑问不定词语的极性特征 | 第23-31页 |
| 3.1 虚指的定义 | 第23-24页 |
| 3.2 常见虚指疑问不定词分析 | 第24-28页 |
| 3.2.1 虚指疑问不定词极性显现的用法条件 | 第24-25页 |
| 3.2.2 程度义、数量义虚指疑问不定词常见搭配 | 第25-27页 |
| 3.2.3 程度义、数量义虚指疑问不定词的分布语境 | 第27-28页 |
| 3.3 程度义、数量义的较大量值导向 | 第28-29页 |
| 3.4 虚指疑问不定词的语气减弱功能 | 第29-30页 |
| 3.5 小结 | 第30-31页 |
| 4. 曲言语用构式的优选-关联分析 | 第31-43页 |
| 4.1 曲言的定义 | 第31-32页 |
| 4.2 优选-关联模式的构建 | 第32-36页 |
| 4.2.1 优选论 | 第32-34页 |
| 4.2.2 关联论 | 第34-35页 |
| 4.2.3 优选-关联模式 | 第35-36页 |
| 4.3 讲话人对形式的优选 | 第36-38页 |
| 4.4 听话人对意义的优选 | 第38-41页 |
| 4.5 优选-关联模式的具体应用 | 第41-42页 |
| 4.6 小结 | 第42-43页 |
| 5. “否定词+疑问不定词”的语用合适性的博弈分析 | 第43-56页 |
| 5.1 言语交际与博弈优选 | 第43-44页 |
| 5.2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 第44-46页 |
| 5.3 会话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 第46-47页 |
| 5.4 会话合作博弈的矩阵分析 | 第47-49页 |
| 5.5 会话非合作博弈的矩阵分析 | 第49-54页 |
| 5.6 从基于用法的语法看曲言构式 | 第54-55页 |
| 5.7 小结 | 第55-56页 |
| 6. 结论 | 第56-58页 |
| 注释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