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微生态制剂 | 第12-14页 |
1.1.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 | 第12-13页 |
1.1.2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 第14页 |
1.2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 | 第14-21页 |
1.2.1 益生菌的定义 | 第14-15页 |
1.2.2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1.2.3 益生菌的作用效果 | 第16-18页 |
1.2.3.1 益生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 | 第16页 |
1.2.3.2 益生菌对水产动物生长的促进 | 第16-17页 |
1.2.3.3 益生菌对水产动物体组分的影响 | 第17页 |
1.2.3.4 益生菌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3.5 益生菌对水产动物免疫及抗病力的作用 | 第18页 |
1.2.4 益生菌的来源 | 第18-19页 |
1.2.5 影响益生菌作用效果的因素 | 第19-20页 |
1.2.5.1 益生菌的种类和使用剂量 | 第19页 |
1.2.5.2 益生菌的使用方式 | 第19页 |
1.2.5.3 益生菌的使用时间 | 第19-20页 |
1.2.5.4 动物因素 | 第20页 |
1.2.6 益生菌使用的安全性 | 第20页 |
1.2.7 益生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第20-21页 |
1.3 酵母细胞壁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 | 第21-26页 |
1.3.1 β-葡聚糖 | 第21-24页 |
1.3.1.1 β-葡聚糖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1.3.1.2 β-葡聚糖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1.3 β-葡聚糖对水产动物免疫及抗病力的作用 | 第23页 |
1.3.1.4 β-葡聚糖对水产动物体成分的影响 | 第23页 |
1.3.1.5 影响 β-葡聚糖作用效果的因素 | 第23-24页 |
1.3.2 甘露寡糖 | 第24-26页 |
1.3.2.1 甘露寡糖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1.3.2.2 甘露寡糖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25页 |
1.3.2.3 甘露寡糖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1.3.2.4 甘露寡糖对水产动物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1.3.2.5 影响甘露寡糖作用效果的因素 | 第26页 |
1.4 淇河鲫鱼 | 第26页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淇河鲫养殖池水质的影响 | 第28-36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2.1.2 试验饵料及制备 | 第28-29页 |
2.1.3 饲料样品常规分析 | 第29-30页 |
2.1.4 试验过程及饲养管理 | 第30页 |
2.1.5 水样采集和测定方法 | 第30页 |
2.1.6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0页 |
2.2 试验结果 | 第30-33页 |
2.2.1 水体pH值变化 | 第30-31页 |
2.2.2 水体溶氧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2.2.3 水体氨氮、亚硝酸含量变化 | 第32-33页 |
2.3 讨论 | 第33-36页 |
2.3.1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养殖水体pH值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2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2.3.3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养殖水体NH4+-N、NO2-N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三章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淇河鲫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 第36-40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3.1.2 试验饵料及制备 | 第36页 |
3.1.3 饲料样品常规分析 | 第36页 |
3.1.4 试验过程及饲养管理 | 第36页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6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7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3.3 讨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淇河鲫体成分的影响 | 第40-46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试验饵料及制备 | 第40页 |
4.1.3 饲料样品常规分析 | 第40页 |
4.1.4 试验过程及饲养管理 | 第40页 |
4.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40-41页 |
4.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41页 |
4.2 试验结果 | 第41-44页 |
4.2.1 各试验组淇河鲫鱼幼鱼常规体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各试验组淇河鲫鱼幼鱼氨基酸组成 | 第42-43页 |
4.2.3 各试验组淇河鲫鱼幼鱼幼鱼部分脂肪酸的组成 | 第43-44页 |
4.3 讨论 | 第44-46页 |
4.3.1 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动物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动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第45页 |
4.3.3 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动物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五章 EM菌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淇河鲫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第46-51页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5.1.2 试验饵料及制备 | 第47页 |
5.1.3 饲料样品常规分析 | 第47页 |
5.1.4 试验过程及饲养管理 | 第47-48页 |
5.1.5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48页 |
5.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48页 |
5.2 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5.3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