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一、军队政工干部概述 | 第15-23页 |
(一)军队政工干部的历史发展 | 第15-17页 |
(二)军队政工干部的工作职责 | 第17-19页 |
1.政治委员职责 | 第18页 |
2.政治教导员职责 | 第18-19页 |
3.政治指导员职责 | 第19页 |
(三)军队政工干部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 | 第19-23页 |
1.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 第19-21页 |
2.政工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 第21-23页 |
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角色与职能 | 第23-27页 |
(一)武警黄金部队的职能使命 | 第23页 |
(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 | 第23-24页 |
(三)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职责任务 | 第24-25页 |
1.政治教导员职责 | 第24页 |
2.政治指导员职责 | 第24-25页 |
(四)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职业特点 | 第25-27页 |
三、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 第27-31页 |
(一)干部编配现状 | 第27-28页 |
1.编制现状 | 第27页 |
2.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3.知识结构 | 第28页 |
(二)工作效能情况 | 第28-29页 |
1.工作内容 | 第28-29页 |
2.工作手段 | 第29页 |
3.工作成效 | 第29页 |
(三)干部成长路径 | 第29-31页 |
1.岗位锻炼 | 第29-30页 |
2.短期培训 | 第30页 |
3.院校学习 | 第30-31页 |
四、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7页 |
(一)部队客观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1.编制体制影响政工干部成长发展 | 第31页 |
2.原有地质队弊病未能根本清除 | 第31-32页 |
3.任务地域环境制约政工干部作用发挥 | 第32-33页 |
(二)政工干部自身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1.社会思潮对政工干部理想信念带来冲击 | 第33页 |
2.政工干部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还有差距 | 第33页 |
3.开展政治工作方法手段载体创新能力弱 | 第33-34页 |
(三)制度机制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1.准入制度不健全 | 第34页 |
2.评估机制不科学 | 第34-35页 |
3.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5页 |
(四)传统培养模式利弊分析 | 第35-37页 |
1.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 第35页 |
2.培养渠道相对单一 | 第35-36页 |
3.培养形式相对固化 | 第36-37页 |
五、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的革新 | 第37-46页 |
(一)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设计 | 第37-39页 |
1.建立健全政工干部综合信息档案 | 第37-38页 |
2.量身打造系统科学的培养内容 | 第38-39页 |
3.大力推广启发互动式培养方式 | 第39页 |
(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 第39-43页 |
1.部队内部培养与国民教育融合 | 第39-40页 |
2.传统培养手段与信息网络平台并重 | 第40-42页 |
3.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并举 | 第42-43页 |
(三)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革新的具体建议 | 第43-46页 |
1.树立大政工理念 | 第44页 |
2.实施任职资格认证 | 第44页 |
3.构建信息化政工平台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