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1.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0.1.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0.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转型 | 第14-22页 |
1.1“一战”后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认识转变 | 第14-17页 |
1.1.1 新文化的启蒙 | 第14-15页 |
1.1.2 西方的危机 | 第15-16页 |
1.1.3 中国思想界的群体趋向 | 第16-17页 |
1.2 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自觉选择 | 第17-22页 |
1.2.1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 第18-19页 |
1.2.2 中国先进文化分子的出现 | 第19-20页 |
1.2.3 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观的确立 | 第20-22页 |
2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形成及内涵 | 第22-30页 |
2.1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 | 第22-25页 |
2.1.1 国民党甚嚣尘上的反共声浪 | 第22-23页 |
2.1.2 中国共产党人的应对策略 | 第23-24页 |
2.1.3《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 第24-25页 |
2.2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国纲领的内涵 | 第25-30页 |
2.2.1 总体框架上: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 | 第25-26页 |
2.2.2 文化性质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 第26-27页 |
2.2.3 中西文化关系上:民族传统两点论和西方文化二分论 | 第27-28页 |
2.2.4 新文化建设方法上:古今中外综合创新 | 第28-30页 |
3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历史意义及启示 | 第30-38页 |
3.1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历史意义 | 第30-34页 |
3.1.1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 第30-31页 |
3.1.2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 第31-32页 |
3.1.3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 | 第32-34页 |
3.2 新民主主义文化选择的历史启示 | 第34-38页 |
3.2.1 从国情出发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 第34-35页 |
3.2.2 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 第35-36页 |
3.2.3 正确处理文化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