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p型方钴矿热电材料的高压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热电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第12-15页
        1.2.1 Seebeck效应第13-14页
        1.2.2 Peltier效应第14-15页
        1.2.3 Thomson效应第15页
        1.2.4 Kalvin关系第15页
    1.3 热电效应的应用第15-18页
        1.3.1 热电制冷第16-18页
        1.3.2 热电发电第18页
    1.4 热电模块的性能表征第18-20页
    1.5 影响热电材料性能的参数及其相互冲突第20-23页
        1.5.1 载流子浓度第21页
        1.5.2 载流子有效质量第21-22页
        1.5.3 电子热导率第22-23页
        1.5.4 晶格热导率第23页
    1.6 方钴矿热电材料研究进展第23-26页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Fe位Co取代CeFe_4Sb_(12)的高压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7-46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Ce_yFe_(4-x)Co_xSb_(12)的高温高压合成第27-30页
        2.2.1 高压设备简介第27-28页
        2.2.2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系统简介第28-29页
        2.2.3 Ce_yFe_(4-x)Co_xSb_(12)样品制备第29-30页
    2.3 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30-37页
        2.3.1 霍尔系数的测量第30-31页
        2.3.2 电阻率的测量第31页
        2.3.3 塞贝克系数的测量第31-32页
        2.3.4 热导率的测量第32-36页
        2.3.5 测试方法第36-37页
    2.4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分析第37-39页
    2.5 材料的输运性能分析第39-44页
    2.6 材料的ZT值分析第44页
    2.7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Co位Fe取代CoSb_3的高压合成及性能研究第46-55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Co_(4-x)Fe_xSb_(12)的高温高压合成第46-47页
    3.3 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47-48页
    3.4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分析第48-49页
    3.5 材料的输运性能分析第49-53页
    3.6 材料的ZT值分析第53-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Sb位Sn取代CoSb_3的高压合成及性能研究第55-68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Co_4Sb_(12-x)Sn_x形成焓及电子结构在高压下的计算第55-60页
        4.2.1 计算参数的设置第56-57页
        4.2.2 Co_8Sb_(23)Sn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4.2.3 Co_8Sb_(23)Sn的形成焓分析第58-59页
        4.2.4 Co_8Sb_(23)Sn的能带结构随压力的变化第59-60页
    4.3 Co_4Sb_(12-x)Sn_x的高温高压合成第60页
    4.4 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60-61页
    4.5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分析第61-62页
    4.6 材料的输运性能分析第62-66页
    4.7 材料的ZT值分析第66-67页
    4.8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方钴矿热电材料双元及多元元素填充时的晶格热导率研究第68-80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填充型方钴矿热电材料的晶格热导率模型第68-69页
    5.3 双元或多元填充方钴矿晶格热导率的讨论第69-74页
    5.4 对比试样的高温高压合成第74-75页
    5.5 试样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75页
    5.6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分析第75-76页
    5.7 试样的输运性能分析第76-79页
    5.8 试样的ZT值分析第79页
    5.9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RZ银行XX分行合意性绩效评估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