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9-10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9页 |
二 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10-15页 |
一 工笔肖像画的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二 肖像画表现技法的研究范围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二 研究的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工笔肖像画表现技法的概述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工笔肖像画传统技法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新的表现技法的界定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影响表现技法发展的因素 | 第20-23页 |
一 观念的更新 | 第20页 |
二 其他艺术形式的渗透影响 | 第20-21页 |
三 新工具、新材料、新颜料的出现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工笔肖像画表现技法的拓展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工笔肖像画中线的变化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工笔肖像画中色彩的突破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工笔肖像画中着色技法的发展 | 第26-28页 |
第四节 肌理制作丰富了技法语言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对工笔肖像画表现技法的思考 | 第31-38页 |
第一节 表现技法带来的积极意义 | 第31-34页 |
一 丰富传统表现技法 | 第31-32页 |
二 提高“写神”水平 | 第32-33页 |
三 凸显画家的个性风格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表现技法拓展带来的消极意义 | 第34-38页 |
一 “谨毛失貌”的过度制作 | 第34-36页 |
二 图像对写生的替代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表现技法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 第38-59页 |
第一节 传统写实表现技法——以少数民族工笔肖像画为例 | 第38-43页 |
第二节 唯美精致表现技法——以同窗好友工笔肖像画为例 | 第43-52页 |
第三节 综合运用表现技法——以群体工笔肖像画为例 | 第52-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