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选题创新性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4.1 陈氏太极拳动作方面 | 第11-12页 |
1.4.2 杨氏太极拳动作方面 | 第12-13页 |
1.4.3 杨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动作比较方面 | 第13-14页 |
1.4.4 前人将攻防技击含义运用于太极拳动作教学的实践 | 第14-16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2.2.2 录像资料法 | 第16页 |
2.2.3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2.2.4 逻辑归纳法 | 第16页 |
3 太极拳攻防技击的技术概念及两套路的招式的分类及归纳 | 第16-19页 |
3.1 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技术概念 | 第16-17页 |
3.2 对两套太极拳竞赛套路招式的分类及归纳 | 第17-19页 |
4 比较与分析 | 第19-43页 |
4.1 名称相同,动作及技击含义不同的典型招式比较 | 第19-25页 |
4.1.1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单鞭招式的动作及攻防技击含义解析 | 第19-24页 |
4.1.2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单鞭招式动作及攻防技击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4.2 名称相同,动作及技击含义部分相同的典型招式比较 | 第25-32页 |
4.2.1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白鹤亮翅招式的动作及攻防技击含义解析 | 第25-28页 |
4.2.2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白鹤亮翅招式动作及攻防技击比较分析 | 第28页 |
4.2.3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倒卷肱招式的动作及攻防技击含义解析 | 第28-31页 |
4.2.4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倒卷肱招式动作及攻防技击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4.3 名称相似,动作和技击含义不同的典型动作 | 第32-35页 |
4.3.1 陈氏六封四闭和杨氏如封似闭招式的动作及攻防技击含义解析 | 第32-35页 |
4.3.2 陈氏六封四闭和杨氏如封似闭招式动作及攻防技击比较分析 | 第35页 |
4.4 名称不同,动作和技击含义相似的典型动作 | 第35-38页 |
4.4.1 陈氏斜行和杨氏单鞭招式的动作及攻防技击含义解析 | 第35-38页 |
4.4.2 陈氏斜行和杨氏单鞭招式动作及攻防技击比较分析 | 第38页 |
4.5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几个经典动作比较后的差异与相似的总结 | 第38-43页 |
4.5.1 两氏太极拳径赛套路中单鞭的差异 | 第38-39页 |
4.5.2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白鹤亮翅相似与差异 | 第39-40页 |
4.5.3 两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倒卷肱相似与差异 | 第40页 |
4.5.4 陈氏竞赛套路中的六封四闭和杨氏竞赛套路中的如封似闭的差异 | 第40-41页 |
4.5.5 陈氏竞赛套路中的斜行和杨氏竞赛套路中单鞭的相似 | 第41-4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3-44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