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广东凉茶 | 第12-13页 |
| ·广东凉茶简介 | 第12页 |
| ·凉茶的功效 | 第12-13页 |
| ·自由基 | 第13-15页 |
| ·自由基简介 | 第13-14页 |
| ·自由基的产生 | 第14页 |
| ·自由基的分类 | 第14页 |
| ·自由基毒性 | 第14-15页 |
|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及研究方法 | 第15-21页 |
|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 第15页 |
| ·抗氧化性测定方法 | 第15-21页 |
|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20 种市售凉茶类植物饮料抗氧化性的比较研究 | 第23-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 ·凉茶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26-27页 |
| ·ORAC 测定结果 | 第27页 |
| ·Fe~(~(3+))还原能力 | 第27页 |
| ·凉茶样液的总酚含量及黄酮含量 | 第27-29页 |
| ·凉茶总抗氧化活性的综合模糊评价 | 第29页 |
| ·20 种凉茶的抗氧化综合评价值与总酚、黄酮含量的相关性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木棉花提取液的抗氧化性研究 | 第33-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 ·提取物制备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 ·不同溶剂系统的提取率 | 第35-36页 |
| ·总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6页 |
| ·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6页 |
|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 ·木棉花提取物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37-39页 |
| ·ORAC 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 ·Fe~(3+)还原能力 | 第40-41页 |
| ·脂质过氧化抑制率 | 第41-42页 |
| ·木棉花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不同配方凉茶的抗氧化性能及抗氧化性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 第46-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4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 ·吸收光谱的确定 | 第49页 |
| ·测定时间的确定 | 第49-50页 |
| ·CuSO_4 与BCS 浓度的摩尔比的确定 | 第50-51页 |
| ·pH 值对吸光度的影响 | 第51页 |
|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 ·方法的重现性 | 第52页 |
| ·凉茶抗氧化性的测定 | 第52-53页 |
| ·不同配方凉茶的抗氧化性比较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 一、结论 | 第55-56页 |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56-57页 |
| 三、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