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多规融合”协调机制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中央政策解读 | 第12-15页 |
1.1.2 苏州地方实践 | 第15-17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1.2.1 不同地域空间的规划 | 第17页 |
1.2.2 不同行政部门的规划 | 第17-18页 |
1.2.3 不同主题专项的规划 | 第18页 |
1.3 研究意义与目标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研究切入点 | 第20-21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4.5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24-33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24-25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1.2 协作规划理论 | 第24页 |
2.1.3 行动规划理论 | 第24-25页 |
2.1.4 人地关系和谐理论 | 第25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32页 |
2.2.1 多规融合的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2.2.2 规划协调的机制研究 | 第28-29页 |
2.2.3 协调工作的实践探索 | 第29-32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多规并存”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6页 |
3.1 我国“多规并存”主要问题 | 第33-39页 |
3.1.1“多规”编制方法与技术流程不融合 | 第33-35页 |
3.1.2“多规”内容数据与空间分布不融合 | 第35-37页 |
3.1.3“多规”实施方式与保障措施不融合 | 第37-39页 |
3.2 我国“多规不融”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3.2.1“多规”对同一空间目标缺乏共识 | 第39-40页 |
3.2.2“多规”体系标准及底线缺乏衔接 | 第40-43页 |
3.2.3“多规”管理沟通与协调缺乏协同 | 第43-45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吴中区“多规融合”的特殊性矛盾 | 第46-63页 |
4.1. 编制工作的特殊性矛盾 | 第46-49页 |
4.1.1 区级空间规划体系不健全 | 第46页 |
4.1.2 城市发展目标方向不协调 | 第46-48页 |
4.1.3 规划编制思路方式不统一 | 第48-49页 |
4.2. 规划内容的特殊性矛盾 | 第49-56页 |
4.2.1 上下位规划间存有定量差异 | 第49-51页 |
4.2.2 部门间规划存在多方面矛盾 | 第51-55页 |
4.2.3 新编专项规划突破总体规划 | 第55-56页 |
4.3. 实施管理的特殊性矛盾 | 第56-61页 |
4.3.1 行政体系立体交织约束繁多 | 第56-59页 |
4.3.2 管理流程存有特区特规现象 | 第59-61页 |
4.3.3 信息平台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 第61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吴中区“多规融合”协调机制构建 | 第63-96页 |
5.1 协调机制构建原则 | 第63-64页 |
5.1.1 区域统筹原则 | 第63页 |
5.1.2 差异发展原则 | 第63页 |
5.1.3 智慧规划原则 | 第63-64页 |
5.2 协调机制构建思路 | 第64-65页 |
5.2.1 研判总体发展目标 | 第64页 |
5.2.2 明确规划发展模式 | 第64页 |
5.2.3 完善空间规模边界 | 第64页 |
5.2.4 明细行政部门责权 | 第64-65页 |
5.2.5 提升管理程序效率 | 第65页 |
5.3 机制一:规划目标共识机制 | 第65-73页 |
5.3.1 以“多规组织机制”统筹工作目标 | 第65-66页 |
5.3.2 以“空间战略机制”统领总体目标 | 第66-67页 |
5.3.3 以“综合评估机制”引领分区目标 | 第67-69页 |
5.3.4 以“事权分配机制”管理部门目标 | 第69-71页 |
附:规划目标共识机制甪直应用实践 | 第71-73页 |
5.4 机制二:规划编制协调机制 | 第73-87页 |
5.4.1 以“多规共标机制”保证标准衔接 | 第73-76页 |
5.4.2 以“一张蓝图机制”统筹多规衔接 | 第76-78页 |
5.4.3 以“上下协同机制”保证区镇衔接 | 第78-79页 |
5.4.4 以“阶段比对机制”完善内容衔接 | 第79-80页 |
5.4.5 以“分类实施机制”保障特色衔接 | 第80-81页 |
附:规划编制协调机制甪直应用实践 | 第81-87页 |
5.5 机制三:规划管理协同机制 | 第87-95页 |
5.5.1 以“信息平台机制”推进智慧管理 | 第87-90页 |
5.5.2 以“评估监督机制”查改多规问题 | 第90-91页 |
5.5.3 以“一表送审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 第91-92页 |
5.5.4 以“项目生成机制”促进落地管理 | 第92-94页 |
附:规划管理协同机制吴中应用实践 | 第94-95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97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图表目录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