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含磷污废水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1.1.1 水体中磷的来源 | 第12页 |
1.1.2 污废水中磷的存在形式 | 第12-13页 |
1.1.3 含磷污废水的危害 | 第13页 |
1.2 含磷污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化学沉淀法 | 第13-14页 |
1.2.2 生物法 | 第14-15页 |
1.2.3 吸附法 | 第15页 |
1.2.4 其它除磷方法 | 第15-16页 |
1.3 工业废渣改性及其应用概述 | 第16-18页 |
1.3.1 粉煤灰改性及其应用 | 第16-17页 |
1.3.2 钢渣改性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路线、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2 试验原料 | 第20-21页 |
2.2.1 工业废渣基材 | 第20-21页 |
2.2.2 粘结剂 | 第21页 |
2.3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1-22页 |
2.3.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3.2 主要试剂药品 | 第21-22页 |
2.4 模拟含磷污废水的配置 | 第22页 |
2.5 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6 考察指标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改性物质的筛选 | 第24-30页 |
3.1 改性型EPRC除磷材料的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3.2 高温活化改性及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3.3 盐酸改性及盐酸浓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 氢氧化钠改性及氢氧化钠浓度对改性结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3.5 氯化铁改性及铁离子浓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改性型EPRC静态吸附除磷特性研究 | 第30-44页 |
4.1 试验目的与内容 | 第3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4.2.1 平衡等温吸附线 | 第30页 |
4.2.2 不同初始浓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4.2.3 不同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4.2.4 不同粒径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4.2.5 不同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6 不同pH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4.2.7 吸附时间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4.2.8 背景氨氮浓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4.3.1 平衡吸附等温线 | 第31-34页 |
4.3.2 吸附动力学 | 第34-37页 |
4.3.3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37-38页 |
4.3.4 改性型EPRC性状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5 水质条件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五章 改性型EPRC动态吸附除磷特性研究 | 第44-50页 |
5.1 试验装置 | 第44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5.3.1 非改性型EPRC动态除磷情况 | 第45页 |
5.3.2 粒径对改性型EPRC吸附柱除磷情况的影响 | 第45-46页 |
5.3.3 填料质量对改性型EPRC吸附柱除磷情况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4 进水流速对改性型EPRC吸附柱除磷情况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5 进水磷浓度对改性型EPRC吸附柱除磷情况的影响 | 第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改性型EPRC安全性分析及最终处置 | 第50-54页 |
6.1 改性型EPRC处理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 | 第50页 |
6.2 改性型EPRC除磷稳定性研究 | 第50-51页 |
6.3 改性型EPRC最终处置 | 第51-52页 |
6.3.1 改性型EPRC在酸性条件下脱附 | 第51页 |
6.3.2 其他处置办法 | 第5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4-5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7.2 建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