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芥子油苷概述 | 第12-13页 |
1.1.1 芥子油苷基本结构 | 第12页 |
1.1.2 芥子油苷-黑芥子酶系统 | 第12-13页 |
1.2 吲哚族芥子油苷代谢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 | 第13-14页 |
1.2.2 吲哚族芥子油苷的修饰 | 第14-15页 |
1.2.3 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 | 第15-18页 |
1.3 吲哚族芥子油苷降解产物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19页 |
1.3.1 防御作用 | 第18页 |
1.3.2 参与调控生长素IAA的合成 | 第18-19页 |
1.3.3 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9页 |
1.3.4 参与胼胝质累积 | 第19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1页 |
2.1.3 生化试剂 | 第21页 |
2.1.4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页 |
2.2.2 基因的启动子克隆 | 第22-24页 |
2.2.3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5页 |
2.2.4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 第25-27页 |
2.2.5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27-28页 |
2.2.6 MYB34,MYB51和MYB122的表达模式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3.1 MYB34,MYB51和MYB122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2页 |
3.2 MYB34,MYB51和MYB122启动子的克隆 | 第32-34页 |
3.3 报告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3.4 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 第35-37页 |
3.5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 第37-39页 |
3.5.1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37页 |
3.5.2 抗性植株的PCR检测 | 第37-38页 |
3.5.3 抗性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38-39页 |
3.6 MYB34,MYB51和MYB122表达模式分析 | 第39-48页 |
3.6.1 MYB34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9-42页 |
3.6.2 MYB51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2-45页 |
3.6.3 MYB122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5-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4.1 吲哚族芥子油苷调控因子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8页 |
4.2 激素对吲哚族芥子油苷转录因子的影响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