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吸附法吸收VOC技术的发展 | 第12页 |
1.2.2 影响吸附剂吸附VOC的因素 | 第12-13页 |
1.2.3 坡缕石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吸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吸附类型和吸附等温线 | 第15-16页 |
2.2 物理吸附的理论模型 | 第16-19页 |
2.2.1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及吸附等温式 | 第16-17页 |
2.2.2 BET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及吸附等温式 | 第17-18页 |
2.2.3 毛细凝结现象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实验系统 | 第19-31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实验系统设计 | 第19-24页 |
3.2.1 实验原理与效果 | 第19-22页 |
3.2.2 主要元器件选型及测控系统硬件结构 | 第22-24页 |
3.3 主要算法与控制方案 | 第24-27页 |
3.3.1 大林算法 | 第24-25页 |
3.3.2 温度控制 | 第25页 |
3.3.3 湿度和浓度控制 | 第25-27页 |
3.4 自动称重系统 | 第27-30页 |
3.5 传感器技术指标汇总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坡缕石吸附VOC的构效关系实验研究 | 第31-40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吸附材料表征与实验 | 第31-33页 |
4.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31页 |
4.2.2 吸附剂表征 | 第31-32页 |
4.2.3 动态吸附实验 | 第32-3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4.3.1 材料织构性质和分子特性表征 | 第33-34页 |
4.3.2 吸附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4.3.3 结果讨论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坡缕石对典型VOC的吸附规律 | 第40-52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实验材料表征与吸附实验 | 第40-43页 |
5.2.1 实验材料与表征 | 第40页 |
5.2.2 吸附实验 | 第40-4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5.3.1 材料织构性质和分子特性表征 | 第43页 |
5.3.2 坡缕石吸附甲苯等温吸附曲线 | 第43-45页 |
5.3.3 环境因素对吸附结果的影响 | 第45-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坡缕石吸附VOC气体的脱附性能 | 第52-61页 |
6.1 引言 | 第52页 |
6.2 实验设计 | 第52-54页 |
6.2.1 实验材料与表征 | 第53页 |
6.2.2 静态吸附与脱附实验 | 第53-5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6.3.1 材料织构性质和分子特性表征 | 第54页 |
6.3.2 甲醛在坡缕石上的活化脱附能 | 第54-58页 |
6.3.3 坡缕石与几种典型吸附剂脱附VOC性能的对比 | 第58-6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总结 | 第61-62页 |
7.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