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6-24页 |
1.1 政治文化 | 第16-19页 |
1.1.1 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 第16-18页 |
1.1.2 政治文化的体系构成 | 第18-19页 |
1.2 农村政治文化 | 第19-22页 |
1.2.1 农村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2.2 农村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 | 第20-22页 |
1.3 政治社会化与公民文化 | 第22-24页 |
1.3.1 政治社会化 | 第22页 |
1.3.2 公民文化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现状 | 第24-34页 |
2.1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4-26页 |
2.1.1 农民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 | 第24-25页 |
2.1.2 农民的政治热情有了很大提高 | 第25-26页 |
2.2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2.2.1 村民的政治认知较浅显 | 第26-29页 |
2.2.2 村民的政治情感有待提升 | 第29-31页 |
2.2.3 村民的政治价值观存在世俗化倾向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34-46页 |
3.1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面对的机遇 | 第34-39页 |
3.1.1 良好的政策支持 | 第34-35页 |
3.1.2 农民城镇化进程加快 | 第35页 |
3.1.3 农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 第35-36页 |
3.1.4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第36-37页 |
3.1.5 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37-39页 |
3.2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面对的挑战 | 第39-46页 |
3.2.1 传统农村政治文化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 第39-40页 |
3.2.2 文化建设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第40-41页 |
3.2.3 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乏 | 第41-42页 |
3.2.4 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与政治素质的提高相对滞后 | 第42-44页 |
3.2.5 农村自治型政治文化滞后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水平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 | 第46-58页 |
4.1 建立健全新时期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 第46-48页 |
4.1.1 机构设立要健全 | 第46-47页 |
4.1.2 政策与措施的制定要贴近农村与农民的现实 | 第47-48页 |
4.1.3 建设步伐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 第48页 |
4.2 资金投入要切实到位 | 第48-51页 |
4.2.1 资金投入要切实保障农民增收 | 第49页 |
4.2.2 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软硬件的资金投入要有保障 | 第49-50页 |
4.2.3 强化对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和使用上的监管 | 第50-51页 |
4.3 发挥主流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农村的整合功能 | 第51-53页 |
4.3.1 以舆论传播引导社会认知 | 第51-52页 |
4.3.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农民道德规范 | 第52-53页 |
4.4 建立农村政治文化和公民文化互动的保障机制 | 第53-55页 |
4.4.1 政府要进行政策上的引导 | 第53-54页 |
4.4.2 加快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在资源上的开发与融合 | 第54-55页 |
4.5 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制度 | 第55-58页 |
4.5.1 倡导分权自治和民主决策,拓宽村民自治参与渠道,建设法治社会 | 第55-57页 |
4.5.2 以村民自治实践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