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藻和聚丙烯共裂解制备烃类液体燃料油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生物质能的概述 | 第13-15页 |
1.3 海藻制备液体燃料技术 | 第15-20页 |
1.3.1 发酵制乙醇 | 第15-16页 |
1.3.2 液化 | 第16-17页 |
1.3.3 热裂解 | 第17-18页 |
1.3.4 海藻热裂解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废塑料概述 | 第20-21页 |
1.5 生物质与废塑料共裂解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6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生物质基本性质分析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元素分析 | 第24-25页 |
2.3 化学组成分析 | 第25-27页 |
2.3.1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3.2 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2.3.3 半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4 工业分析 | 第27-29页 |
2.4.1 水分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2.4.2 灰分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2.4.3 挥发分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4.4 固定碳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5 金属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2.6 热重分析 | 第30页 |
2.7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2.8 总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铜藻和聚丙烯共裂解制备生物油 | 第35-52页 |
3.1 实验 | 第35-37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1.3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3.1.4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3.2 产物分析 | 第37-39页 |
3.2.1 产物收率分析 | 第37页 |
3.2.2 液体产物分析 | 第37-39页 |
3.2.3 气体产物分析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3.3.1 混合物比例对共裂解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2 温度对共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3-46页 |
3.3.3 停留时间对共裂解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4 聚丙烯含量对液体油性质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反应机理 | 第52-64页 |
4.1 热重分析 | 第52-53页 |
4.2 聚丙烯和铜藻单独裂解 | 第53-57页 |
4.2.1 聚丙烯单独裂解 | 第53-55页 |
4.2.2 铜藻单独裂解 | 第55-57页 |
4.3 裂解机理 | 第57-64页 |
4.3.1 生物质裂解机理 | 第57-59页 |
4.3.2 塑料裂解机理 | 第59-61页 |
4.3.3 共裂解机理 | 第61-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65页 |
5.3 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