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4-2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0页
        1.2.1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整体收入差距中的重要性第15-16页
        1.2.2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第16-20页
        1.2.3 文献述评第20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1-24页
2 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4-28页
    2.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24-25页
    2.2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第25-26页
    2.3 人力资本理论第26-28页
3 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与认识第28-50页
    3.1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界定和测度第28-29页
        3.1.1 绝对收入差距第29页
        3.1.2 相对收入差距第29页
    3.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度量第29-35页
        3.2.1 城乡收入比第31-32页
        3.2.2 泰尔指数第32-34页
        3.2.3 城乡收入比与泰尔指数的对比第34-35页
    3.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进轨迹第35-37页
    3.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比较分析第37-45页
        3.4.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比较分析第37-42页
        3.4.2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的比较分析第42-45页
    3.5 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第45-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50页
4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第50-60页
    4.1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物质资本积累作用于经济增长第50-51页
    4.2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作用于经济增长第51页
    4.3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消费需求作用于经济增长第51-52页
        4.3.1 城乡收入差距会影响潜在的消费需求总量第51-52页
        4.3.2 城乡收入差距会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第52页
    4.4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作用于经济增长第52-54页
    4.5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社会稳定作用于经济增长第54-57页
        4.5.1 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第54-55页
        4.5.2 社会阶层流动停滞的风险第55-56页
        4.5.3“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警示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60页
5 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第60-70页
    5.1 指标选取与说明第60-61页
    5.2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性检验第61-63页
    5.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63-64页
    5.4 模型的建立与平稳性检验第64页
    5.5 脉冲响应分析第64-68页
        5.5.1 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的响应第65-67页
        5.5.2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的响应第67-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6 消费需求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ECM模型分析第70-90页
    6.1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比较分析第70-74页
    6.2 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的ECM模型第74-80页
        6.2.1 指标选取与说明第74-75页
        6.2.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第75-76页
        6.2.3 协整回归与协整检验第76-78页
        6.2.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第78-80页
    6.3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ECM模型第80-88页
        6.3.1 数据选取与说明第80页
        6.3.2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第80-82页
        6.3.3 建立ADL模型第82-84页
        6.3.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第84-88页
    6.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7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第90-96页
    7.1 研究总结第90-91页
    7.2 政策建议第91-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后记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肠杆菌多铜氧化酶介导的Mn(Ⅱ)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与应用
下一篇:仿生绕线机器人的研究与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