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简介 | 第18-40页 |
2.1 Android系统架构 | 第18-20页 |
2.2 Android的安全机制 | 第20-30页 |
2.2.1 Linux内核安全机制 | 第21-24页 |
2.2.2 运行环境层安全机制 | 第24-26页 |
2.2.3 应用框架层安全机制 | 第26-30页 |
2.3 Android平台下的HOOK技术 | 第30-38页 |
2.3.1 Binder IPC通信机制 | 第30-32页 |
2.3.2 Linux链接与加载技术 | 第32-34页 |
2.3.3 ptrace函数 | 第34-36页 |
2.3.4 ELF文件格式解析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基于特征代码的静态检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0-64页 |
3.1 Android恶意软件的实现技术 | 第40-42页 |
3.2 特征代码静态检测模块组成 | 第42页 |
3.3 应用签名提取模块 | 第42-52页 |
3.3.1 基于PackageManager的调用实现 | 第44-48页 |
3.3.2 SQLite数据库存储 | 第48-52页 |
3.4 应用权限提取模块 | 第52-56页 |
3.4.1 根据应用提取对应权限模块 | 第52-55页 |
3.4.2 根据权限提取对应应用模块 | 第55-56页 |
3.5 综合匹配模块 | 第56-62页 |
3.5.1 现有的基于权限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案 | 第56-57页 |
3.5.2 改进的基于权限和签名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案 | 第57-59页 |
3.5.3 改进的检测方案性能测试 | 第59-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基于行为监控的动态检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4-78页 |
4.1 动态检测模块整体架构 | 第64-65页 |
4.2 Linux底层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70页 |
4.2.1 动态共享库的注入与HOOK实现 | 第65-66页 |
4.2.2 Binder IPC通信数据解析 | 第66-70页 |
4.3 Android上层应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70-77页 |
4.3.1 后台监控模块 | 第70-71页 |
4.3.2 用户设置与日志记录模块 | 第71-72页 |
4.3.3 最终匹配模块 | 第72-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8-90页 |
5.1 检测与防护系统整体架构 | 第78-79页 |
5.2 系统各模块功能测试 | 第79-85页 |
5.2.1 应用签名提取模块功能测试 | 第80-81页 |
5.2.2 应用权限提取模块功能测试 | 第81-82页 |
5.2.3 综合匹配模块功能测试 | 第82-83页 |
5.2.4 用户设置与日志记录模块功能测试 | 第83-84页 |
5.2.5 最终匹配模块功能测试 | 第84-85页 |
5.3 平台兼容性测试 | 第85-86页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86-88页 |
5.4.1 耗电量测试 | 第86-87页 |
5.4.2 CPU使用率与内存占用测试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90-91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