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荒野: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探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罗尔斯顿荒野哲学的历史考察 | 第12-23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对荒野的定义 | 第12-15页 |
一、西方社会对荒野的否定 | 第12-13页 |
二、美国赋予荒野的新含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荒野哲学的发展 | 第15-23页 |
一、亨利·戴维·梭罗与瓦尔登湖 | 第15-18页 |
二、约翰·缪尔与国家公园 | 第18-21页 |
三、奥尔多·利奥波德与沙乡年鉴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罗尔斯顿的荒野哲学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罗尔斯顿——走向荒野的哲学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提出荒野的原因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罗尔斯顿对“荒野”的诠释 | 第26-29页 |
一、荒野与自然 | 第26-27页 |
二、荒野与自由 | 第27-28页 |
三、荒野与文化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罗尔斯顿生态伦理的理论构建 | 第29-40页 |
第一节 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 | 第29-36页 |
一、荒野是一切价值之源 | 第29-30页 |
二、荒野价值的种类 | 第30-34页 |
三、荒野价值的层次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生态伦理的理论内涵 | 第36-40页 |
一、生态伦理的体验模式——“荒野”体验 | 第36-37页 |
二、生态伦理的动态进化——生态整体主义 | 第37-38页 |
三、生态伦理的美学向度——美学走向荒野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思想的启示及局限性 | 第40-47页 |
第一节 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思想的启示 | 第40-43页 |
一、提出走向荒野,丰富了生态伦理学的内涵 | 第40-41页 |
二、拓展了道德关怀的范围 | 第41-42页 |
三、树立荒野与人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 第43-47页 |
一、“价值”能否推导出“义务” | 第44-45页 |
二、荒野整体论可能走向极端 | 第45-46页 |
三、罗尔斯顿的生态伦理思想缺乏历史与实践基础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