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范炳华教授诊治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经验总结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范炳华教授诊治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经验介绍第10-20页
    一、对前斜角肌综合征的认识第10-17页
        (一) 中医释名第10页
        (二) 病因分析第10-12页
            1. 一级病因第10-11页
            2. 二级病因第11-12页
            3. 三级病因第12页
        (三) 病机分析第12-14页
            1. 经络理论第12-13页
            2. 经筋理论第13页
            3.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第13-14页
        (四) 解剖认识第14-15页
            1. 斜角肌的相关结构与功能第14-15页
            2. 臂丛神经的组成和位置第15页
        (五) "痛、麻、肿、胀、凉、白、紫"症状分析第15-17页
    二、对前斜角肌综合征的防治第17-20页
        (一) 治疗遵循"治因为先"第17-18页
            1. 巧选"五线五区十三穴"治疗区第17页
            2. 注重"一指禅"手法第17-18页
            3. 强调"有错必纠"的观念第18页
        (二) 调护与预防第18-20页
第二部分 范炳华教授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第20-35页
    一、研究对象第20-22页
        (一) 病例来源第20页
        (二) 纳入标准第20页
            1. 症状第20页
            2. 体征第20页
            3. 辅助检查第20页
        (三) 排除标准第20-21页
        (四) 剔除和脱落标准第21-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5页
        (一) 临床设计第22页
        (二) 研究过程与内容第22页
        (三) 治疗操作第22-23页
            1. 具体治疗第22-23页
            2. 不良事件处理第23页
        (四) 疗效评价第23页
        (五) 依从性评价第23-24页
        (六) 安全性评价第24页
        (七) 数据统计方法第24页
        (八) 伦理学原则第24-25页
    三、研究结果第25-30页
        (一) 基本情况第25-26页
        (二) 患者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后对比第26-28页
        (三) 疗效观察第28-29页
        (四) 依从性观察第29页
        (五) 安全性观察第29-30页
    四、分析与讨论第30-34页
        (一) 患者的性别分布第30页
        (二) 患者的年龄结构第30页
        (三) 好发部位情况第30-31页
        (四) 患者的病程分布第31页
        (五) 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情况第31-32页
            1. 治疗前第31页
            2. 治疗后第31-32页
        (六) 疗效分析第32页
        (七) 不足与展望第32-34页
    五、小结第34-35页
第三部分 典型病案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文献综述第45-53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纤触发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研究--以“江北高速公路3标段里程段”工程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