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Co3O4基纳米线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锂离子电池介绍第13-18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第15-16页
        1.2.4 锂离子电池分类和组成第16-18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第18-32页
        1.3.1 负极材料简介第18-27页
        1.3.2 负极电极结构设计第27-32页
    1.4 Co_3O_4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研究概况第32-37页
        1.4.1 Co_3O_4材料储锂机理简介第32页
        1.4.2 Co_3O_4材料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改性方法第32-37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37-39页
        1.5.1 研究思路第37页
        1.5.2 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9-46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39-42页
    2.3 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第42-43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42页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42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2页
        2.3.4 综合热分析仪(TG)第42-43页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3页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3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3-46页
        2.4.1 电极片的制作及电池的组装第43-44页
        2.4.2 循环伏安法第44页
        2.4.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44-45页
        2.4.4 交流阻抗谱方法第45-46页
第三章 草状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研究第46-57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3.2.1 草状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合成第47页
        3.2.2 草状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表征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3.3.1 草状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表征第48-51页
        3.3.2 草状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分析第51-54页
        3.3.3 交流阻抗分析第54-55页
        3.3.4 循环后SEM分析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CoSx/Co_3O_4复合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研究第57-66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页
        4.2.1 CoSx/Co_3O_4复合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58页
        4.2.2 CoSx/Co_3O_4复合纳米线阵列的表征第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4.3.1 CoSx/Co_3O_4复合纳米线阵列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表征第58-61页
        4.3.2 CoSx/Co_3O_4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分析第61-63页
        4.3.3 交流阻抗分析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Co_3O_4@PPy核壳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研究第66-81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实验部分第67-68页
        5.2.1 Co_3O_4@PPy核壳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67页
        5.2.2 Co_3O_4@PPy核壳纳米线阵列的表征第67-6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8-80页
        5.3.1 Co_3O_4@PPy核壳纳米线阵列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表征第68-73页
        5.3.2 Co_3O_4@PPy核壳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分析第73-77页
        5.3.3 PPy含量对性能的影响第77-78页
        5.3.4 交流阻抗分析第78-79页
        5.3.5 循环后SEM分析第79-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Co-CoOx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研究第81-95页
    6.1 引言第81-82页
    6.2 实验部分第82-83页
        6.2.1 Co-CoOx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82页
        6.2.2 Co-CoOx纳米线阵列的表征第82-8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3-93页
        6.3.1 Co-CoOx纳米线阵列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表征第83-87页
        6.3.2 Co-CoOx纳米线阵列的储锂性能分析第87-91页
        6.3.3 交流阻抗分析第91-92页
        6.3.4 循环后SEM分析第92-93页
    6.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一、结论第95-96页
    二、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附件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藜芦醇纳米混悬剂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研究
下一篇:复方褐藻素软膏抗实验性痤疮及THP-1细胞炎症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