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TaGASR7部分同源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7页
    1.1 新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材料的理论及育种价值第12-13页
    1.2 禾谷类作物籽粒性状决定基因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水稻籽粒性状决定基因第13-14页
        1.2.2 小麦籽粒性状决定基因第14-15页
    1.3 小麦基因组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应用第15-18页
        1.3.1 小麦A基因组序列草图公布第15-16页
        1.3.2 小麦D基因组序列草图公布第16页
        1.3.3 六倍体小麦中国春 5x序列草图公布第16页
        1.3.4 基于染色体的六倍体小麦中国春序列草图公布第16页
        1.3.5 小麦及其供体种A和D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应用第16-18页
    1.4 异源六倍体小麦三个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1 小麦E类MADS box基因的三个部分同源基因表达调控第18-19页
        1.4.2 小麦重要驯化基因Q的三个部分同源基因表达调控第19页
        1.4.3 小麦扩张蛋白基因的三个部分同源基因表达调控第19页
        1.4.4 DNA甲基化与小麦部分同源基因表达调控第19-20页
    1.5 单子叶植物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研究进展第20-25页
        1.5.1 用于沉默单子叶植物目标基因的病毒系统第21-23页
        1.5.2 通过现有的VIGS载体研究单子叶植物基因的功能第23页
        1.5.3 VIGS--用于沉默小麦根,叶以及减数分裂组织中表达的基因第23-24页
        1.5.4 VIGS--小麦穗和籽粒中的应用以及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功能分析中的应用第24页
        1.5.5 VIGS--依赖于病毒的miRNA表达在植物基因功能分析中的应用第24页
        1.5.6 VOX--依赖于病毒的基因过表达在植物基因功能分析中的应用第24-25页
        1.5.7 VIGS--在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中的应用第25页
    1.6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1.6.1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5-26页
        1.6.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TAGASR7三个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第27-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1.1 植物材料第27页
        2.1.2 实验中的各种试剂、酶与耗材第27页
        2.1.3 引物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2.1 小麦幼嫩籽粒DNA提取第28页
        2.2.2 小麦幼嫩籽粒总RNA提取(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第28-29页
        2.2.3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9页
        2.2.4 Real-time PCR第29页
        2.2.5 中国春小麦BAC文库筛选第29-30页
        2.2.6 TaGASR7A/B/D启动子序列克隆第30-31页
        2.2.7 TaGASR7B启动子瞬时表达检测第31-32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41页
        2.3.1 TaGASR7三个部分同源基因特异引物的获得第32-33页
        2.3.2 TaGASR7三个部分同源基因在未成熟种子中的差异表达第33-34页
        2.3.3 来自B基因组的GASR7B基因在合成小麦中主导GASR7基因的表达 . 23第34-37页
        2.3.4 小麦多倍化过程中GASR7三个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的可能性 . 262.3.5 TaGASR7B基因启动子在愈伤组织和未成熟籽粒中的瞬时表达第37-40页
        2.3.5 Ta GASR7B 基因启动子在愈伤组织和未成熟籽粒中的瞬时表达第40-41页
    2.4 讨论第41-42页
第三章 探索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方法研究TAGASR7A/B/D三个部分同源基因的功能第42-53页
    3.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3.1.1 植物材料第42页
        3.1.2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方法所用载体第42页
        3.1.3 实验中的各种试剂、酶与耗材第42页
        3.1.4 引物第42-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7页
        3.2.1 BSMV-VOX引物设计第43页
        3.2.2 BSMV-VIGS引物设计第43-44页
        3.2.3 VIGS片段克隆第44-47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3.3.1 小麦穗部BSMV-VIGS技术体系的建立第47-48页
        3.3.2 抽穗期接种病毒可能不影响结实率第48页
        3.3.3 接种BSMV:TaGASR7D (VOX)对小麦结实率的影响第48-49页
        3.3.4 接种BSMV:TaGASR7A (VOX)对小麦穗部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初步观察第49-50页
        3.3.5 BSMV-VIGS植株的粒长性状初步观察第50-52页
    3.4 讨论第52-53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附录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LSSVM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模式识别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