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序言 | 第10-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7页 |
1.1.1 国际形势对人才需求迫切 | 第10页 |
1.1.2 IB课程的国际高度认可 | 第10-13页 |
1.1.3 人教版教材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问题 | 第13-17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1.2.1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IBDP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3 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 理论构想 | 第24-3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教材 | 第24-25页 |
2.1.2 IB教材 | 第25-26页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6-29页 |
2.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9-30页 |
2.4 教材分析比较的模型构建 | 第30-38页 |
2.4.1 教材分析比较的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2.4.2 教材分析比较的维度分析 | 第32-38页 |
3 教材文本分析与比较 | 第38-82页 |
3.1 教材中课程要素分析与比较 | 第38-41页 |
3.2 教材文本内容分析与比较 | 第41-79页 |
3.2.1 知识性分析与比较 | 第41-63页 |
3.2.2 思想性分析与比较 | 第63-68页 |
3.2.3 认知与心理维度的分析与比较 | 第68-79页 |
3.3 教材分析与比较的结果 | 第79-82页 |
4 建议与反思 | 第82-90页 |
4.1 对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82-87页 |
4.1.1 增加策略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过程性与生成性 | 第82页 |
4.1.2 强化教材编排的理论支撑,注重章节关系 | 第82-83页 |
4.1.3 关注学生个体,增加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社会性知识 | 第83-84页 |
4.1.4 进一步加深教育信息化,减轻师生负担 | 第84-85页 |
4.1.5 开发虚拟实验,加强三重表征的转换 | 第85页 |
4.1.6 注重化学史,促进科学本质理解 | 第85-87页 |
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7页 |
4.3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第87-9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研究生期间主要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