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能源环境危机日益严峻 | 第10-11页 |
1.1.2 地热能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 第11页 |
1.1.3 土壤源热泵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土壤源热泵简介 | 第12-14页 |
1.2.1 土壤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2 土壤源热泵的优缺点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地下水渗流的强化传热 | 第15-16页 |
1.3.3 土壤分层对换热器换热的影响 | 第16页 |
1.3.4 运行控制参数的强化传热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17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土壤源热泵传热过程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34页 |
2.1 土壤的结构组成与传热机理 | 第19-20页 |
2.1.1 土壤的结构组成 | 第19页 |
2.1.2 土壤的传热机理 | 第19-20页 |
2.2 多孔介质的相关理论 | 第20-31页 |
2.2.1 多孔介质的基本参数 | 第21-24页 |
2.2.2 多孔介质的传热与流动控制方程 | 第24-27页 |
2.2.3 非饱和多孔介质热湿迁移机理 | 第27-30页 |
2.2.4 毛细管内液膜传热与液面蒸发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2.3 多孔介质模型在Fluent软件中的处理 | 第31-33页 |
2.3.1 多孔介质模型在Fluent软件中的限制与假设 | 第31-32页 |
2.3.2 多孔介质各方程在Fluent软件中的处理方式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34-39页 |
3.1 模型建立时的假定条件 | 第34页 |
3.2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3 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35-37页 |
3.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三维数值模拟过程 | 第39-51页 |
4.1 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设定 | 第39-42页 |
4.1.1 土壤初始温度 | 第39-41页 |
4.1.2 土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 第41页 |
4.1.3 其他参数 | 第41-42页 |
4.2 模型求解的步骤 | 第42-45页 |
4.3 稳态与非稳态工况分析 | 第45-50页 |
4.3.1 夏季工况 | 第45-47页 |
4.3.2 冬季工况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 第51-73页 |
5.1 地下水渗流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2-57页 |
5.1.1 渗流速度 | 第52-55页 |
5.1.2 土壤孔隙率 | 第55-57页 |
5.2 入口流速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7-60页 |
5.2.1 无渗流工况 | 第57-59页 |
5.2.2 渗流工况 | 第59-60页 |
5.3 土壤导热系数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5.3.1 无渗流工况 | 第60-62页 |
5.3.2 渗流工况 | 第62-63页 |
5.4 土壤比热容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5.4.1 无渗流工况 | 第63-64页 |
5.4.2 渗流工况 | 第64-66页 |
5.5 土壤分层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5.5.1 土壤导热系数分层 | 第66-68页 |
5.5.2 土壤比热容分层 | 第68-69页 |
5.6 系统运行工况分析 | 第69-72页 |
5.6.1 连续与间歇运行方式对比 | 第70页 |
5.6.2 不同间歇运行方式分析 | 第70-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