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第12-17页
        1.2.1 土壤质量定义第12页
        1.2.2 土壤质量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第13-15页
        1.2.4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第15-17页
    1.3 黄土高原梯田研究现状第17-22页
        1.3.1 梯田概况第17-18页
        1.3.2 梯田的形成和发展第18-19页
        1.3.3 梯田和植被的调水保土效应第19-20页
        1.3.4 梯田农作物和植被生长及其固碳效应第20页
        1.3.5 梯田和植被保肥效应第20-22页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3-29页
    2.1 研究内容第23页
        2.1.1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第23页
        2.1.2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土壤化学性质第23页
        2.1.3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土壤生物学性质第23页
        2.1.4 黄土丘陵区典型梯田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第23页
    2.2 研究区概况第23-24页
        2.2.1 庄浪县自然概况第23-24页
        2.2.2 安塞县自然概况第24页
    2.3 研究方法第24-29页
        2.3.1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24-25页
        2.3.2 野外调查与样点布设第25-27页
        2.3.3 土样采集第27-28页
        2.3.4 指标选择第28页
        2.3.5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第28-29页
第三章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土壤物理学性质第29-3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页
        3.1.1 区域概况第29页
        3.1.2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第29页
        3.1.3 数据处理方法第29页
    3.2 结果分析第29-31页
        3.2.1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水分特征第29-30页
        3.2.2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容重的变化特征第30-31页
    3.3 讨论第31-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的土壤化学性质第33-45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3页
        4.1.1 区域概况第33页
        4.1.2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第33页
        4.1.3 数据处理方法第33页
    4.2 结果分析第33-41页
        4.2.1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pH的变化特征第33-34页
        4.2.2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第34-35页
        4.2.3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第35-38页
        4.2.4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磷素的变化特征第38-40页
        4.2.5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特征第40-41页
    4.3 讨论第41-43页
        4.3.1 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状况第41-42页
        4.3.2 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氮、磷和钾的状况第42-43页
    4.4 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黄土丘陵区典型种植梯田土壤生物学性质第45-5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5页
        5.1.1 区域概况第45页
        5.1.2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第45页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5页
    5.2 结果分析第45-50页
        5.2.1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第45-47页
        5.2.2 三个小流域不同种植类型梯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第47-50页
    5.3 讨论第50-51页
    5.4 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黄土丘陵区典型梯田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第52-6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6.1.1 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第52页
        6.1.2 指标隶属度的计算第52-53页
        6.1.3 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第53页
        6.1.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3-54页
        6.1.5 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第54页
    6.2 结果分析第54-62页
        6.2.1 不同种植类型土壤属性的隶属度计算结果第54-56页
        6.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56-60页
        6.2.3 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的综合质量第60-62页
    6.3 讨论第62-63页
    6.4 小结第63-6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6页
    7.1 结论第65页
    7.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bC颗粒复合镍基非晶涂层激光熔覆工艺及性能表征
下一篇:L公司运维部门知识管理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