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安全监测系统论文

潼关地区地下矿山安全现状总体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第9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地下矿山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定性安全评价法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定量安全评价法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综合安全评价法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技术路线第13页
    1.5 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潼关地区地下矿山安全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辨识第15-21页
    2.1 潼关地区简介第15页
    2.2 潼关地区地下矿山安全问题第15-16页
    2.3 地下矿山安全现状调查第16-19页
        2.3.1 潼关地区 1第16-17页
        2.3.2 潼关地区 2第17页
        2.3.3 潼关地区 3第17页
        2.3.4 潼关地区 4第17-18页
        2.3.5 潼关地区 5第18页
        2.3.6 潼关地区 6第18页
        2.3.7 潼关地区 7第18-19页
    2.4 危险因素辨识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基于AHP&熵权法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1-33页
    3.1 安全评价指标构建第21-22页
        3.1.1 构建思路第21页
        3.1.2 指标构建第21-22页
    3.2 AHP与熵权法赋权步骤第22-26页
        3.2.1 AHP赋权步骤第23-26页
        3.2.2 熵权法赋权步骤第26页
    3.3 潼关地区地下矿山安全评价指标赋权第26-31页
        3.3.1 AHP赋权第26-28页
        3.3.2 熵权法赋权第28-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安全评价及对策建议第33-49页
    4.1 D-S证据基本理论第33-37页
        4.1.1 基本概念第33-35页
        4.1.2 合成法则第35-37页
    4.2 D-S证据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第37-38页
    4.3 D-S证据理论评价步骤第38-41页
        4.3.1 构造识别框架第38-39页
        4.3.2 构造mass函数第39页
        4.3.3 mass函数的合成第39-41页
    4.4 潼关地区地下矿山安全现状总体评价第41-45页
        4.4.1 构造识别框架第41页
        4.4.2 构造mass函数第41-42页
        4.4.3 mass函数的合成第42-44页
        4.4.4 结论第44-45页
    4.5 对策及建议第45-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潼关地区地下矿山安全支撑体系构建第49-53页
    5.1 政府安全支撑体系构建第49-51页
        5.1.1 加快潼关地区政府监管协调机制第49-50页
        5.1.2 完善打击非法矿山生产长效机制第50页
        5.1.3 强化安全生产常态检查监管机制第50-51页
    5.2 企业安全支撑体系构建第51-53页
        5.2.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51页
        5.2.2 提高基础保障水平第51-52页
        5.2.3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第52-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第63-67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监控后台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