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宗教建筑论文

合阳大象寺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11-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基本框架第12-14页
2 唐宋时期关中地区佛塔建筑的发展、演变与特点第14-28页
    2.1 唐宋时期佛塔建筑的发展与演变第14-16页
    2.2 唐宋时期关中地区现存佛塔概况第16-22页
        2.2.1 关中地区现存佛塔的分布第16-18页
        2.2.2 关中地区现存佛塔的分类第18-20页
        2.2.3 关中地区古塔的基本构成第20-22页
    2.3 唐宋时期关中地区佛塔建筑的特点第22-26页
        2.3.1 唐代关中地区佛塔建筑的特点第22-25页
        2.3.2 宋代关中地区佛塔建筑的特点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大象寺塔的建筑设计与特色分析第28-64页
    3.1 大象寺塔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空间背景分析第28-35页
        3.1.1 大象寺塔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第28-31页
        3.1.2 大象寺塔的地域空间分析第31-35页
    3.2 大象寺塔的建筑形式和构造细节分析第35-58页
        3.2.1 大象寺塔的建筑形式第35-45页
        3.2.2 大象寺塔的构造细节第45-58页
    3.3 大象寺塔的特色分析第58-63页
        3.3.1 大象寺塔的砖石艺术形态分析第58-61页
        3.3.2 大象寺塔的回音塔结构原理分析第61-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大象寺塔与其他古塔的对比第64-78页
    4.1 大象寺塔与唐宋时期关中地区现存佛塔对比第64-74页
        4.1.1 大象寺塔与唐代关中地区现存佛塔对比第64-68页
        4.1.2 大象寺塔与宋代关中地区现存佛塔对比第68-74页
    4.2 大象寺塔与合阳县现存佛塔对比第74-76页
    4.3 本章小结第76-78页
5 大象寺塔朝代推断与原貌推理第78-88页
    5.1 大象寺塔的朝代推断第78-80页
        5.1.1 大象寺塔的特征对比第78-79页
        5.1.2 建设朝代推断第79-80页
    5.2 大象寺塔的原貌推理第80-87页
        5.2.1 局部原貌推理第81-83页
        5.2.2 总体原貌推理第83-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大象寺塔建筑的修复保护与研究价值第88-98页
    6.1 大象寺塔的修复保护第88-95页
        6.1.1 修复保护的原则第88-89页
        6.1.2 主体的纠偏第89-93页
        6.1.3 细节的修复第93-94页
        6.1.4 整体的保护第94-95页
    6.2 大象寺塔的研究价值第95-96页
        6.2.1 历史价值第95页
        6.2.2 科学价值第95-96页
        6.2.3 艺术价值第96页
    6.3 本章小结第96-98页
7 结语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图表目录第104-108页
    1 图录第104-105页
    2 表录第105-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8-110页
    1 参与的课题与实践项目第108页
    2 发表论文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及收敛性分析
下一篇:P165对Aβ1-42寡聚体诱导AD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研究